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搜索
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論壇 老徽州 '婺源思溪介绍'
查看: 6288|回复: 1
go

'婺源思溪介绍'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23: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558, 47, 278, 1, 'yujialin', 3, '婺源思溪介绍', 1199025826, '\r\n思溪村依山傍水,有山不野,如枕如屏,山上尽是茂林修竹;有双溪环绕,一大一小,汩汩清流,犹如两条青萝丝带,将粉墙黛瓦的村落束扎起来。\r\n溪村建于南宋庆元五年间,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当年村边的那条小溪原叫"泗水",思溪大部分的居民都是俞姓,而鱼(俞)在死(泗)水里是不能成活的,因此,村民们将村子命名为"思溪",表达鱼(俞)思念汩汩清溪之意\r\n走在思溪村外田间小道上,头上蓝天,远处青山,村里白墙黛瓦,隐映在翠竹绿树当中。待插秧的水田,已经被反复耙过,田埂把它们分割成了不等的形状,或大或小,或园或长,像一面面镜子,倒映着天光远树。清新的空气,安静的四周,在这样的乡间,在暮春的时光里,虽然已经不是山花烂漫,但是远离城市的喧嚣,徜徉在四周苍翠欲滴的青山环抱的田间青石板小道上,看炊烟暮树,听蛙鸣鸟啼,寻访这样的田园牧歌般的闲适生活,同样令人陶醉。\r\n思溪的动人之处,不仅在青山秀水,更具欣赏价值的、更让人追思赞叹的、还是它那里保存完好的厚重的文化遗产--明清古民居。\r\n明清时期婺源属安徽的徽州,这里的商人秉承朱熹的理学思想,以义当先,义利两全,经商有道,明清两代成就了一大批富甲一方的徽商。由于徽商尊崇衣锦还乡、弘扬门楣、光宗耀祖传统道德理念,在他们事业发达之后,无一例外的返乡置地建屋修祠,以祈求祖宗福荫后人。\r\n思溪村恰恰是当年俞姓徽商之故里。\r\n站在高处看思溪,小山逶迤连绵,思溪村背枕青山,如依如坐,面临清溪,源头活水,不绝而来,这样的山水在风水先生、勘舆大师看来,真是绝佳起房造屋的旺地,在这里建村必然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达到房屋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天人合一的和谐意境.\r\n正是从这样的风水宝地,八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思溪人走入商海,凭着他们的诗书耕读、礼仪传家、诚实守信的传统以及他们的聪明才智、义利双全,造就了当年一代又一代代徽商中的佼佼者,他们又把大批的资金源源不断的回馈家乡父老,从而形成了婺源人自古以来献田办学、捐建桥路、赈饥救灾、济困扶贫、乐施公益等良好的社会风尚,也给后代留下了精美绝伦的明清徽派古民居。\r\n从外观看,依山就势,栉次鳞比,错落有致的村舍都是一样的高大的白粉墙、一色的青黛瓦,建筑风格大同小异,结构都是马头山墙,青瓦坡顶;大门为石库门坊,门面砖雕精湛,门罩翘角飞檐;屋内多为一到三层穿斗式木构架,平面基本上是以天井院落为单元的内向方形布局.也似乎没有个性的差别。但是你推开一家家的厚重木板门,登堂入室的时候,你才会发现你走进了一座座极其精美的建筑博物馆,从各具风格的美轮美奂的雕梁画栋的辉煌徽派建筑形式,会让你感觉到这里当年几乎家家是豪宅,户户是深院。\r\n明清时期,婺源的商人大多经营木材和茶叶,盐业,丝绸等,所以在他们当年起屋建宅的时候,自然不乏上好木材。走进每家古民居,首先进入你眼帘的必然是肥梁巨枋,由于房屋的天井院落式的结构,为了有良好的采光,正堂开间都很大,六米以上的跨度必然需要巨大的横梁支撑,横梁俗称“月梁”或“冬瓜梁”,它中部微微起拱,如同一弯新月平卧于堂前上,月梁与瓜柱、雀替等巧妙结合后,通体显得异常恢宏壮美。硕大的横梁往往有合抱粗细,横亘眼前未免显得突兀单调,因此梁的中段一般都镶嵌雕刻图案,图案内容多数是历史人物戏文故事,于是肥梁不仅承载着老房子建筑的体量,还传承着历史文化的厚重,几百年来,这种完美的结合,让历史和现实间充满了亲和气息,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冰冷文字,变成了深入人心的口口相传的鲜活记忆,于是,老房子便充满了古往今来的说不完的故事。\r\n“承志堂”是清代茶商俞树玟旧宅,旁侧有一间客馆,当地人叫它“百寿花厅”,建于清代嘉庆年间。这间客馆的门前面,精美的木雕“百寿图”就雕刻在十扇隔扇门的锁腰板上,每扇门上面分别刻着 8至12个形态不同的篆体寿字,一共96个(余下的“寿”字,在中间门上的横板上有一个,在屋内厢房的窗户上有二个,加上房屋宅基线是一个“寿”字造型,合起来整整一百个)。这96个阳刻“寿”字,笔笔工整,个个生动。不同的篆体,或是古朴藏拙,端正危坐,或是线条飞扬,顾盼生姿,或是结体停匀,宛转流通,或是篆法奇巧,萦拂生情。百寿木雕本是出自古代工匠之手,然而毫无木作油漆之工的俗滞匠气。相反,仔细观赏,纤巧者洋溢稚气可爱,仿汉印者,敦实厚重透射霸气,形神各别,浑然天成,大有遇圆成璧,遇方成圭之妙趣,完全是极佳的工艺品。九十六个寿字配以花开富贵的牡丹和绵延不绝的云纹,锁腰板镶嵌在做工精美的十扇隔扇门上,达到了主人极具匠心的设计意图:成了寓意深远的绝美的开门揖福祈寿图。\r\n从精美的百寿木雕便可见整栋房子的雕刻工艺水平之一斑,百寿花厅堂屋顶部有着一般居家少见的方形藻井,周围曲拱连接镶有连续云纹花边藻顶,藻顶天花板虽未有绘画装饰,但是居中有一个装在吸顶底座上的大金属吊钩,底座呈三层球缺造型,纹饰成浮雕状,虽然颜色斑驳,也难辨出金属材质,但是依然可以看出做工精美,估计当年用来吊挂大型灯烛。屋顶有曲形轩棚,轩棚正中过梁通体透雕成盛开的牡丹,写实写意结合,牡丹似是刚开,花瓣张合有致,一派生机;花叶略作变形,枝蔓缠绕,繁复绵延。雕刻刀法细腻流畅,数百年过去了,依然枝叶繁茂,完美如初,生动逼真,栩栩如生。\r\n和室内部木雕精益求精一样,百寿花厅的外部也是精美异常,除了十扇祈寿纳吉的百寿隔扇门,门上花枋雕满了博古,祥兽瑞草图案,二楼梁下的撑拱,一侧是大狮小狮寓意太师少师,借喻步步高升、世代相传,一侧是荷花凤鸟,取义一品清廉,连生贵子。虽然栉风沐雨几百年,木结构已经有了不禁岁月摧残的颓像,但是保留下来的审美享受依然是鲜活如初,让人领略到极高的艺术享受和历史的回味感,厚重感。\r\n百寿堂旁边原本还有一间百福堂,可惜历史上毁于祝融,仅存废址,只能根据百寿堂来想象当年的规模了,实在令人扼腕叹息。\r\n思溪明清古民居外表朴实无华,白灰粉制的外墙高大简洁,除了墙头用青砖黛瓦做马头挑起,呈飞扬状和天穹相呼应外,四周围墙几乎无窗,无任何张扬装饰。符合徽商外圆内方、内敛守志、不事张扬的传统。尽管数百年来,斜阳草树的时光流逝,寻常巷陌变化的淘洗,但是现在,从石库门枋、台阶及门楣砖雕,依然可以寻觅到主人当年的显赫与辉煌。\r\n思溪的砖雕多为门楣装饰,石库门上方有一层飞檐,下面即是雕刻花纹的青砖镶嵌如牌坊。青砖四周仔细打磨拼接,多为花开富贵配以万福不到头的连续对称花纹,虽是重复的几何图案,但是浮雕的砖坊往往又镶嵌天官赐福、三阳开泰、鱼跃龙门、凤穿牡丹一类戏文故事、祥兽图案的大型透雕砖刻饰件,给人的观赏感觉则是反复就变成了岁月的轮回,绵延不绝,其中蕴含的吉祥寓意也就意味深长了。\r\n岁月的流逝,一些老房子或者因无人居住而遭废弃,或者毁于天灾、风雨侵蚀,已经成了断壁残垣,但从残存的砖雕门坊,你依然可以感受那种往日辉煌不可再生的残缺美,当你站在这样的门前,仰望高大如华盖的砖雕门坊,久远的历史会仿佛沿着时间的清流迎面扑来,让你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去追溯,去思索。\r\n当走进每个石库门,站在天井当中环顾四周,你才会发现外部简洁的粉墙和室内的穿斗叠梁的木架构之华丽形成了多么巨大的反差,使人切实的感受徽商不事张扬的内敛性格。一如房屋滴水,所有的屋面流水,一律流到屋内天井,隐喻守志敛财,耕读传家。\r\n堂前厅巍峨高大,高丈八左右,当中高悬一个黑漆金字匾额,上书某某堂。由于岁月悠悠,堂内一般较少有传世字画中堂条屏立轴装饰。但是当你注视被炊烟浸渍的黝黑的板壁和那隐约的年轮花纹,却能让你从这无字的书中默默地读出每间老房子的岁月沧桑故事。\r\n厅前的天井两侧厢房外面是徽派建筑木雕装饰的重点,两侧过梁与厅前肥梁相接,承重较肥梁小,用材也比肥梁略小,但是过梁从头至尾都镶嵌着说不出来的戏文故事以及铜炉、瓷瓶、如意、金磬、书籍、字画等博古纹饰的透雕、浮雕,显示祈福迎祥、崇尚儒雅、保佑居家平静安康寓意。\r\n厅堂两侧厢房如耳,小巧精致,其朝向天井一侧各有一双层窗户,名曰遮羞窗,内层开阖自如,外层下方有一固定的精美窗栏板,遮住一小半窗户,当地人称作护靓,上面除了花开富贵装饰纹外就是镶嵌多幅人物故事透雕。从外面看去,似是完全不透光的整体木雕工艺装饰,非常有效地遮挡了外面观看室内的视线,但是木雕图案中的小窗棂却是通透的,住在两侧厢房里的女眷恰好可以通过这些小小的窗棂观看访客而不被客人发现,真是优雅得体的内外有别。\r\n徽派民居一层净空大多在五米以上,天井两侧的厢房,都装有高大通透的隔扇门。高大的隔扇门开启轻巧,通风采光俱佳,其雕刻镶嵌花纹更是犹如百花齐放。\r\n思溪的明清古民居外部高大简洁,内部木结构繁复精细,但是,在这样的肥梁巨枋,叠拱穿斗空间环境里,人们却不会感到压抑局促,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精细的木雕弱化了建筑的厚重感,相反大量的木雕渔樵耕读、诗书传家的伦理故事的崇尚教化作用源源不断的从这些木雕作品里被人传诵下来,传承下来。另外的一个因素就是大量应用了的木隔扇门窗的这种结构形式。隔扇精美的棂心结构,丰富的隔扇棂心纹样,精致细腻的镶嵌组合,富于变化的腰板、裙板上的浮雕故事、吉祥纹样,使得天井周围变得通透起来,空灵起来,仿佛不仅仅是连接现实空间的出口,而且也变成了时光追溯的通道了。\r\n\r\n思溪村子仅有一条大路通往村外,村口思溪河上有一座已经有五百多年历史的美丽的风雨桥---通济桥,桥长有22米,宽3.8米,建筑体结构和构造十分简洁,方棱方角,上部有木椽青瓦结顶,廊内两侧设有桥栏靠凳。所以自古以来,这里自然而然成为全村的聚会场所,若是盛暑时节,河风习习,碧波送爽,在这里纳凉歇晌,非常舒心。\r\n清晨起来,沿着村里的石板小路,信步走过通济桥,站在村外的高处,环顾四周,雾浓露重,远处的青翠的小山、清澈的溪流、小桥远树、村舍的粉墙黛瓦,统统融入一片混沌之中。\r\n在这朦胧混沌当中,尽管看不到了四周景物的颜色,然而村里的犬吠鸡叫,山野里的不知名的鸟啼虫鸣,却在穿越弥漫的大雾交响在无距离感的空间里,真是天籁之音遮不住呢。仿佛在告诉人们可能有某种空间感的缺失,但是时间长河总是在不间断的流淌。正所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r\n时光有时候也真如浓雾,居然把思溪这美丽的村庄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长时间不为人知,也实在令人感叹。一如婺源县的名字中的婺字,亦文亦武,从女,足以显示中国文字的象形会意的源流,但有相当的人却读不出它的字音:wu。我想知道它的含义,极具权威的《康熙字典》也仅仅引用了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婺,不繇也。遍查繇字的释义,终不得解,何谓不繇,看来史海钩沉更须有拨雾之神力,不是望文就可以生义的。\r\n\r\n', '122.88.29.178', 0, 0, 1, 0, 0, -1, 0, 1, 0, 0, 0),
为俞之道,漫漫也.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純文字版|中華俞氏宗親網 ( 苏ICP备09038417号 )

GMT+8, 2020-12-22 00:47 , Processed in 0.10977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Chinese YU VersionX1.5

© Since 2005 Chinese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