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0-11-20
- 注册时间
- 2010-11-29
-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10552
- 精华
- 164
- 帖子
- 1965
  
|
(3397, 37, 1463, 1, '知俞先生', 11, '戴季陶与溪埭俞氏辛酉谱', 1221011451, ' 戴季陶与溪埭俞氏辛酉谱 三 十 三 世 鹏飞 \r\n1933年,浙江诸暨溪埭俞氏重修家谱,时任国民党中常委、宣传部长、考试院长的戴季陶先生为此作序,全文如下(原文无标点,系作者加标)\r\n 浙江諸暨次峰俞氏譜序\r\n 浙江諸暨次峰俞氏,其先本於姓,世居浦江。自五季之亂,倉皇避地,兄弟隱姓埋名以全宗佑。分于、俞、余三姓,建分荊堂,勒記於堂,以示子孫。自是子分派衍。屢傳至宋寶慶間,括聯為一譜,稱于氏七星。而次峰一派族益大,分陡遷百餘處,別為宗譜者二十一。至道光丙申,有鴻裳君者,念多派之譜,久未合併,懼宗人忘木本水源也。乃複合而為一。複定例,每閱十六年,續修一次,其重視宗譜也。至矢今,俞氏複有修譜之舉,其族之賢者韻琴君,特來問序于余。余惟修譜所以敦一本,小之為敬宗收族,大之即所以為合群保種也。\r\n我總理怵于中國民族之衰頺,大聲疾呼以聯合家族、宗族團體,結成國族團體。為恢復民族精神之條件。今次峰俞氏有丁口一萬五千人之團體,苟能進而上推其所自生,則吾民族何?莫非炎黃之子孫,正可合囊族為一族,以成國族之團體,於以振衰起敵,豈有難哉?然則今茲俞氏之修譜,僅僅為聯合國族之嚆矢,擴而充之,不能無望於賢者。矢是為序。\r\n中華民國二十二年六月\r\n現任中央委員兼考試院長吳興季陶戴傳賢(印)\r\n三十一世孫斌敬書(印)\r\n戴氏从未到过溪埭,为何对俞氏修谱如此热心?一般家族修谱,总想请一些族内外名人达官、为谱作序,已经是约定俗成。俞氏也不例外。如诗人陆游以乡贤的身份曾为《俞氏家乘源流叙》作序;大儒德清俞樾为《上虞崧城俞氏家乘》作序;就次坞俞氏而言,在宋熙宁四年,庐陵欧阳修为《于氏宗图》作过序;清进士翰林院检讨孙廷翰为光绪戊戌《汇纂宗谱》作过序;此外还有金毓麟、蒋光篯等。\r\n戴氏于1891年出生,是民国煊赫一时的风云人物。他才智过人,文笔优美,曾被蒋介石称为“笔杆子”,任考试院院长长达20年之久,还担任过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特种外交委员会委员长、国史馆馆长等高级职务,曾两次出任中山大学校长,后又当上国民党中宣部部长。戴季陶曾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但旋即成为强硬的反共中坚。 1949年2月11日在广州去世。对他的去世,有两种讲法,一种是说他自杀,一种说他是误服安眠葯而死。\r\n重修俞氏辛酉谱,是1933年,当时的形势是国难当头,1931年日本发动了“9.18”事变,占领了东三省,1932年日本军又入侵上海,凇沪抗战爆发。全民抗战,蓄势待发。\r\n统观戴序全文,只有445字,毫无赘言,短小精干,但道理说得很透。分为两段,前面讲的是修谱的历史和意义。后面讲的团结抗战。他很有信心:“莫非炎黃之子孫,正可合囊族為一族,以成國族之团体,于以振衰起敵,豈有難哉?”,囊,囊括,囊族,各族。各族联合起来则“振衰起敵,豈有難哉?”。 把俞氏修谱的意义看成“俞氏之修譜,僅僅為聯合國族之嚆矢,擴而充之”。嚆矢是古兵器,一种发射时带有响声的利箭。他把俞氏修谱的意义提高到是动员民众的武器,通篇都是团结抗战的道理。\r\n序文中告诫:“我总理怵于中國民族之衰頺,大聲疾呼以聯合家族、宗族团体,結成國族团体。為恢復民族精神之條件”。他希望俞氏子孙 “无忘于贤者”。隐意俞秀松、俞韵琴这些前辈。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戴序”的积极意义是不能否定的。\r\n戴氏的文笔精采,三十一世俞斌的字也好,他是溪埭儒城小学的老师。他的书法是以行楷为主,刚柔并用,端庄刚健。笔力雄厚,行笔提按起伏自如,足见功力之深。属书法上品。\r\n戴氏是达官贵人,位位居中廷,上达天听,惜字如金,不轻易动笔,从“序”可以看出,“其族之賢者韵琴君,特來問序於余”,俞韵琴是一介布衣、乡村老师,素无交往,一个冒昧“问序”,一个欣然“应序”,是何渊源?\r\n原来戴氏早年和俞韵琴的大公子俞秀松有过一段历史交往。“五四”后,戴季陶受命于孙中山,与俞秀松的老师沈玄庐一起在上海创办《星期评论》,着力于宣传爱国民主思想,宣传社会主义思潮。1920年初俞秀松经陈独秀介绍,参加了北京工读互助团,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旁听。他在一九二○年三月二十七日离京返沪,在渔阳里找到了老师沈玄庐,经介绍到星期评论社工作,和戴氏一起共事。1920年5月,陈独秀发起成立的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戴季陶、俞秀松、施存统等八人都是成员。他们一起参与了”共产党纲领”的起草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批“细胞”。此期间戴氏对俞秀松、施存统两位青年的杰出才能、刻苦精神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后来戴氏退出,但他愿意资助俞。施到日本留学,结果施存统去了,俞秀松留下继续组建共产党。从此和戴氏劳燕分飞。但戴氏没有忘记俞秀松,1925年,国共合作期间,他甚至想推荐俞秀松担任浙江教育厅厅长,但俞秀松因有党的纪律约束,未果。同年俞秀松去苏俄留学,从此再也没有见过面。\r\n俞韵琴向戴氏“问序”时,国共正在江西鏖战,蒋介石发动了第三次大围剿,从当时的情况看,俞秀松是共产党的创始人,共产党的重要干部,属于“赤匪”,俞韵琴属于“匪族”。别人不清楚,戴氏难道不清楚?戴、俞虽然政见不同,但他不避嫌疑,以他的身份和地位,坦然“应序”,原因在于他敬重俞秀松的人品和人格。\r\n千秋功罪,谁人曾于评说?历史已经翻过了一页,文中的当事人均已作古。但“戴序”却永久留在俞氏的家谱里了。当吾等后人,翻开家谱,不也是对历史的一种回顾?\r\n \r\n2007年6月2日于沪上', '58.246.232.168', 0, 0, 1, 0, 0, -1, 0, 0, 0, 0,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