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搜索
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論壇 老徽州 新安节士俞君墓志铭
查看: 5764|回复: 4
go

新安节士俞君墓志铭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6 21: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yujialin', 3, '新安节士俞君墓志铭', 1214661873, '
http://tieba.baidu.com/f?kz=345007471
俞氏为新安世族。其初由黄墩徙婺源之长田原,凡三徙,不出婺源。其后自婺源徙休宁之宏冲坦,凡再徙,乃居溪西,是为溪西俞氏。俞氏之先,自唐三府君而下,世有令人。有擢进士科登显仕者,有以武举得宠秩者,又有以聮姻贵戚领三镇节度使者。其他或以世赏膺爵,或以异等入官,或丰赀厚产,或肥遯髙蹈,累累具载家乗。至节士,盖二十有四世矣。节士名士英,字服膺,以大徳癸夘正月六日生,幼知读书,稍长能为诗赋。性谨厚,事父母以孝闻。处郷党宗族,称为善良平。居终日,言不及生产势利,惟务教子习学业、事耕稼。遇姻戚友朋至,则欵曲谈笑,吟咏至夜不倦。家事悉付阃内,一不以介于懐。至正壬辰,四方兵事竞起,羣盗合党,攻陷城邑。婺源诸县郷井,遭蹂躏荡覆无遗,独溪西处深阻,得不相及者四年。男耕女织,晏然如承平时。至乙未冬十有二月二十有六日,蕲黄冦再陷婺源,势且旦暮相及。节士攘袂奋臂而起曰:“事急矣。吾可以坐受毙乎?”于时徽州路府判兼佥浙东帅府事汪同领义兵驻开化,节士遂裹粮诣其军,陈贼形势,请亟遣兵来杀贼救郷里,且谋复婺源。於是汪帅兵以丙申正月十一日度白济岭,抵婺源之中平遇贼,乗胜肆暴,横戾不可支,遂巻甲还开化。民大失望。节士乃率子侄结郷曲,募义勇,屯于马金岭,期以杜贼,障郷里。十六日,贼至马岭,与贼交战大捷。明日贼复大至,凡四战,力不敌众,遂溃。节士仍力战以死,时年五十有四。以辛丑秋八月,塟婺源考川青莲寺之后。葬后又五年,其仲子荣来镇永新,乃请予为铭其墓。予观节士,当太平盛时,逸居而僻处,无所营於世,恂恂以善良称,此固他人所可能者。及其攘袂奋臂而起,志在杀贼,竟蹈白刃以死,忠愤激烈,见义勇为,夫岂小丈夫所能哉?况当时之为守、为令以莅民者,为军帅以司备御者,为方伯、连率以身任藩阃之重者,皆受国厚恩,宜有以为报。而率不能死战以捍贼,至有望风奔溃,不能与贼交一锋者,视节士何如哉?节士起布衣,无一民一社之责,特以忠义愤发,欲杀贼以保障其郷里,且欲因是以复婺源,事虽不就,而志则可称。吾故谓使节士得守一城、専一职,则必能捍御,无有贰志。一有不幸,犹当骂贼而死,必不肯含糊淟涊,以苟其生而已也。节士娶同县山斗程知县传之女孙。生三男:长天保,仲曰荣,季曰华。天保华皆谨重,能世其业。荣尤慷慨,达事变,以材识见用于时。尝别建青莲寺,於节士之墓左,而买田以供祠祀。为之铭曰: \r\n\r\n  惟皇降衷,若有恒性。见义忘躯,见危授命。嗟嗟节士,遭时孔艰。邑里震荡,烟尘浩漫。其来蜂喧,其聚蚁集。如狼斯贪,如虺斯螫。腾山踔空,孰窥其踪。侃侃节士,挺戈与从。扼其要冲,据我巇阻。率我子弟,郷曲邻伍。战既大捷,贼疲困休。旦复来集,亘弥陵丘。以我孤羸,敌彼羣丑。虽有智能,莫措其手。嗟嗟节士,竟捐其躯。功虽不足,义则有余。古之君子,所徇者义。成功在天,死亦何愧。匪爵曷諡,匪徳曷铭。我作铭诗,用昭徳馨。 \r\n\r\n《新安志》:俞荣字子茂,更名茂。元末领父众,从院判汪同辑宁郡邑,后附国朝,累从征伐,授永新千戸。洪武初,赐诰曰:“朕用武以定四方,建卫以司戎政。必选智勇之士,以领千兵。俞茂早以文名,深通武畧,新安来附,从取婺源,即戍其地。既收敌寨,复捣严陵,尝录其功,授之以职。及靖三衢,定徳兴、克乐平,其绩遂著。继而江右列郡以次廓清,还守南昌,力却外侮,击鄱阳平章贡连营,俱拔,安福亦宁。十年之间,功効为多,朕甚嘉焉。维此永新重地,尔尝宣战守之劳,是用晋升,俾之往镇。尔其均劳佚以抚众,士严戍守以賛列营,益展勤能,以期来效,可武徳将军、守御永新千户所正千户。
',
为俞之道,漫漫也.

Rank: 2

沙发
发表于 2015-8-14 09:42 |只看该作者

再读《墓志铭》后记:溪西俞氏出自婺源长田派。始祖昌迁居长田后,依次传茂(昌次子)、天禄(茂四子)、延俊(天禄三子),至昌五世孙顾(延俊三子),值五代后唐时期(937975年),这一支仍居长田。此后,顾独子即昌六世孙文道(即文字辈十八房中的最小一房),由长田迁居婺源古坑。接着,文道长子即昌七世孙仲显,由古坑迁居婺源古塘。又二世,北宋天禧年间(1017—1021年),仲显孙即俞昌九世孙大府君,由古塘迁居婺源锺吕(此过程就是《墓志铭》所云:“凡三徒,不出婺源”)再五世,传至昌十四世孙齐,锺吕村迁居休宁宏冲坦(又记宏忠坦)。又五世,宋末,昌十九世孙珏(字汝明),由宏冲坦迁居休宁县溪西,是为溪西俞氏。再五世,便传至昌二十四世孙士英及瑂,事迹如《墓志铭》所叙。

Rank: 2

板凳
发表于 2015-8-14 15:55 |只看该作者

新安节士俞君墓志铭》作者为李祁,字一初,别号希蘧,茶陵人。元末进士。先授翰林,后改婺源州同知。迁江浙儒学副提举。正值元亡,遂隐居永新山中。洪武初年,明兵至永新,祁执刀僵立于道,明领兵之将千户俞茂(溪西俞士英之子),听说是李祁,遂用轿子将其抬回府中厚礼待之。洪武中征召旧儒,李祁仍独力拒不肯入明朝为官,自称不二心老人,年七十余乃卒俞茂重其为人,李祁没之后,俞茂刻其遗集《李云阳文集》十卷。至弘治间,其五世从孙即明朝宰相李东阳,搜辑李祁遗稿命名为《云阳集》出版,清初收入《四库全书》。《云阳集》有以上的《墓志铭》,及多篇颂掦俞茂政绩的诗文。

Rank: 2

地板
发表于 2015-8-14 16:08 |只看该作者

《墓志铭》云:俞氏之先,自唐三府君而下,世有令人。有擢进士科登显仕者,有以武举得宠秩者,又有以贵戚联姻领三镇节度使者《墓志铭》写于明洪武初,所说的进士、武举、贵戚联姻应该指宋元时期事。试举例证之:昌次子茂的二子即昌之三世孙天佑,由长田迁居婺源县市,为县市派。天佑之云孙(天佑八世孙,即昌十一世孙)斌显,于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中武举。此即所谓以武举得宠秩者。又天佑七世孙逸(即昌十世孙),及其子川(昌十一世孙)于宣和四年(1122)由县市迁居婺源丰田,是为丰田派。几年后,正值靖康(1126-1127年)之变,郑太后流落到此,蒙受俞氏接纳善待。之后,郑太后与宋徽宗之幼女龙德公主,下嫁逸之孙即川之子昭显。昭显因此授任昭庆、保宁、保康三镇节度使。此所谓以聮姻贵戚领三镇节度使者。至于擢进士科登显仕者更多: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鹄溪俞应之进士;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钟吕俞元方进士;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汪口俞、新源俞恒同榜进士;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汪口俞士千进士;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汪口俞君选进士等等。由上所述,也能证实《墓志铭》所称“俞氏为新安世族”,并非为虚言。

Rank: 2

5#
发表于 2015-8-17 10:31 |只看该作者

《新安节士俞君墓志铭》及其后附的俞荣(俞茂)传,刊于《新安文献志》卷九十七,出版于明弘治十年(1497),作者是休宁人程敏政(1446-1499)。弘治十二年(1499)发生的苏州唐寅(唐伯虎)、江阴徐经(徐霞客的高祖 )科场案,其被诬受贿的主考,就是这位大人。这是题外话,就此打住。再说,文中注明:附录的俞茂传,出自《新安志》。这不由使人产生疑问。因为,现存的《新安志》作者是南宋罗愿,其中当然不可能出现明人的内容,除非是来自另一本《新安志》,否则俞茂传内容的真实性,必将受到质疑。经过查寻:固然,明代洪武元年,出版过一部《新安志》,明人朱同所编,而且在弘治十五年时仍存于世,之后散亡,至今仅存佚文。所以《新安文献志》中所说的《新安志》,可能就是这部朱同的《新安志》。进一步分析可知:在所引的俞茂传内容中,只写到洪武前授永安千户为止。而正巧在明弘治年间出版的《新安文献志》“先贤事畧(上)”中,有国朝“俞子茂(茂)”一栏,内容比所录《新安志》的简单一些,但在最后多了一段:“……守御永新正千户。茂修城池、兴庙学。刻陈定宇三传通畧,李一初文集,以示学者”,这些内容恰是洪武后俞茂到任永新千户后的作为,而这也恰是洪武元年出版的《新安志》不可能出现的内容。由此可得出结论:《新安文献志》所录的俞茂传,出自洪武元年出版的朱同《新安志》,有关的俞茂事迹也是真实可信的。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純文字版|中華俞氏宗親網 ( 苏ICP备09038417号 )

GMT+8, 2020-12-22 00:47 , Processed in 0.11522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Chinese YU VersionX1.5

© Since 2005 Chinese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