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搜索
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論壇 著作研究 原创地带 江南无二俞是悖论--知俞先生
查看: 3762|回复: 0
go

江南无二俞是悖论--知俞先生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9 18: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15, 40, 12, 1, 'yujialin',
3, '“江南无二俞"是悖论--知俞先生', 1197040382,
'“江南无二俞”是悖论\r\n
作者:知俞先生  
\r\n 俞樾,是一个大学问家,他对群经、诸子、语言、训诂、小说、笔记都有撰述,他又善长诗词,工书法,所写各书总名称为《春在堂全书》,共250卷。对中国古典文献的研究贡献巨大。 \r\n他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为《崧城俞氏家乘》作序时说:“魏晋以前,俞氏非无闻人,而世系莫考,天下之俞,皆出山东,所谓江南无二俞也”。这里。俞樾表明了二个观点,一是:“天下之俞,皆出山东”,二是“江南无二俞”。也就是说,俞氏就是独此一宗,岂有他哉? \r\n他的观点,开创了姓氏研究的一宗独大的先例,如此推断,那么可不可以说,天下无二张,仰或天下无二李呢?这里俞樾犯了一个最常识性的错误,以他的学识,不可能无视近在咫尺的次坞俞氏,他也不会不知明朝的抗倭英雄俞大猷。 \r\n同样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为《上虞东门俞氏谱》作序的俞韶,比俞樾早218年,却不是这样认为:“如我俞氏南北谱系皆始于庄府君,岂庄府君之先竟无俞氏者乎”? \r\n俞韶还说:纵观姓之显者,族繁而易淆,或赐、或冒、或避难、或省文。他客观分析了姓氏变化的原因。 \r\n有趣的是,民国时俞家骥为《谭底俞氏谱》续谱时,把俞樾的序和俞韶的序按前后顺序一并收入,大概想后人能对二个人的观点作一比较。 \r\n一百年后,绍兴俞昌泰先生出来为俞樾打圆场了:“盖因其从虞东俞氏族谱中发现,“德清俞氏”源自“新昌俞氏”(十三世由新昌迁德清),而“新昌俞氏”自六世祖俞稠之后,有四子,即俞珣、俞珫、俞玢、俞玗,分四支派,除俞玢官汴州,为河南派始祖,其余三支都在江南,因有此说”。 \r\n俞昌泰先生的说法,也有道理。俞樾自嘲““辄数岁一徙井陵,仕宦迁移,兵戈奔走。越至今行年四十有九,而移居已三十一次,萍梗飘零,仍无定所”。在《崧城俞氏家乘》发现自己是十三世木仲公俞俑的后裔,悲喜交集叹曰”嗟乎,余方自愧,家世寒微,谱牒缺如,有籍淡数典忘祖之惧恶”,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 \r\n圣人也会有犯错的时候,对俞樾也不例外,而同样的错误,也出现在他对待中国传统医药――中医上面。 \r\n俞樾是近代中国主张废除中医的始作俑者,提出了“医可废,药不可尽废”的观点。在《废医论》中,俞樾曾对中药大加攻击。实际上构成了近代“废医存药”思想的滥觞。 \r\n有学者指出,俞樾的《废医论》着重从古文献中撷取例证研究中医药理论,“仅仅从考据角度,从古书到古书,由文献到文献,而对古今医药的实践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则难免会形成违背科学的错误观点,得出荒谬的结论”。 \r\n对“江南无二俞”,也可以引用上述批判,把“古今医药“改成“俞氏存在”就可以得出:“仅仅从考据角度,从古书到古书,由文献到文献,而对俞氏的存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则难免会形成违背科学的错误观点,得出荒谬的结论”。', '122.88.26.184', 0, 0, 0, 0, -1, -1, 0, 0, 0, 0, 0),
为俞之道,漫漫也.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純文字版|中華俞氏宗親網 ( 苏ICP备09038417号 )

GMT+8, 2020-12-22 03:02 , Processed in 0.10109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Chinese YU VersionX1.5

© Since 2005 Chinese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