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0-11-20
- 注册时间
- 2010-11-29
-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10551
- 精华
- 164
- 帖子
- 1965
  
|
(606, 16, 301, 1, 'yujialin', 3, '
《西冲俞氏正和堂家谱》序--何建木', 1199194135, '
徽州俞氏在明代刻本《新安名族志》中的排名,仅次于程、鲍、方、柯之后,名列第五,实为望族。西冲俞氏乃其中之一支,始迁祖为16世世崇公,其先世原居婺源县市,因“独爱西谷有山水之乐,无车马之喧,有田野之饶,无嚣尘之扰,遂于斯家焉”。其后,“越九传而至德宗公,枝茂实遂而炽而昌,八世之后,人咸目蕃衍莫京矣。人文凤起,瓜瓞蝉联,前则遥遥可继,后则绳绳可续”,经过世崇公在西冲的开基和德宗公的开拓,以及从29世至39世共十代俞氏子孙的艰苦奋斗,创造了西冲俞氏从清代乾嘉年间直至民国时期长达200年的辉煌。乾隆年间,西冲俞氏子弟纷纷外出经商,叱咤商场,在金陵、常州、丹徒、镇江、如皋等地经营木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优秀的徽商子弟,秉持传统徽商的取利于义、诚信为本的优良品质,长年在江南地区,栉风沐雨,辛勤经营,在商业界取得了良好的声誉。同时怀着生于斯长于斯的桑梓浓情,他们也为家乡徽州的繁荣贡献了很大的力量。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西冲的历史,就是俞氏生息繁衍的历史。而西冲俞氏的历史,就是徽商历史的一个缩影。\r\n 历史上的徽州是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地域范围,从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改歙州为徽州以来,徽州的地域范围大体比较稳定。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改兴安府为徽州府,从此徽州府一府六县(即歙县、休宁、婺源、祁门、绩溪、黟县)的地域格局一直保留到民国时期。1934年,婺源改隶江西,经过婺源人的呼吁,1947年又划归安徽,到1949年重新改隶江西,至此,从行政区划的意义上,婺源才与“徽州”这个地理概念脱离关系。不过,从历史传统和文化角度看,婺源仍然是徽州历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学术界,“徽(州)学”已经成为一门显学,以历史时期的徽州地域为研究对象的徽学研究已经非常深入,取得了很大进展,因此进一步探讨其文化内涵、了解历史上这个区域所发生的种种社会变迁,依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任务。\r\n 学术界的呼吁和努力,引起了今江西婺源和安徽黄山诸县市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各级政府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各民间人士,均从不同的角度尝试如何发扬历史上的“徽骆驼”精神。对徽州历史文化研究的热忱关注,无疑非常有利于重振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共同构建和谐社会。而修谱则可以团结宗族子弟,为走向共同富裕、摆脱贫困的目标共同努力。\r\n 传统意义上的族谱记载的是族人的血缘关系,令人知晓如何同他人相处,比如礼貌、称谓、请求等内容,都使族谱赋予了有益于族人处理社会关系的社会功能。当代修谱,自然世系部分还是很重要的,这不仅仅要让族人们明白自己在整个家族系统中的位置,更是要让宗亲之间的交往,在个人交流亲情之外,还具有互助的作用,人们可以利用乡族力量支持各种社会事业、支持本地经济建设。因此,宗亲、宗族也是一种有效的社会资源,修谱则有利于人们更好的使用这一资源。\r\n 目前,不少人对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建设高速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乃至颓废,表示出极大的担忧,对见利忘义、损人利己、高离婚率、赡养老人不力、人际关系不协调等诸种现象表示不满,热切盼望改变这种现状,因此人们想到了从古代传统的伦理道德,特别是其中的核心部分——家庭伦理中汲取有益的因素,来改善社会精神面貌。而编修家谱、开展宗亲活动,则被赋予了这种使命。参与宗亲事务,更好的明了各种社会伦理道德,有利于族人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表现出使命感。\r\n 每一个家族的发展壮大,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都是先辈艰苦奋斗的结果,因此尊祖敬宗乃是人之常情,而编修族谱,将祖先艰辛创业的事迹详尽的纪录下来,也有利于子孙后代牢记祖先艰苦开辟的实干精神,将其加以发扬光大。\r\n 族谱资料作为重要的民间文献资料,是中国典籍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总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新时代续修族谱,也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文化事业,它可以为将来的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r\n 总之,续修族谱的意义十分重大,因此每一个家族、每一个地区都必须对其重要性加以认真对待,族人们更应该大力支持续谱活动,共同做好这一件文化工程。\r\n 我非常荣幸结识西冲俞氏39世裔孙俞昌泰先生,俞先生为我目前从事的徽学研究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并多次为我讲述其先辈筚路蓝缕、开启山林的光辉业绩,因此我对西冲和俞氏宗族的情况也知之甚详。俞先生的父亲从婺源来到上海经商并最终落地定居,时逾80载、世历四代,其子孙辈却依然不忘桑梓乡邦,拳拳报祖之心,令人敬佩。俞先生身在上海,却心系婺源,心系西冲,时刻关注着家乡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曾十数次返乡祭扫、搜集宗族文献资料、为家乡的长远发展大计而四处奔波,这种执着的精神令人感动。俞先生自知个人能力有限,加之时代命运多舛,年已古稀,不可能为家乡的族人们做更多的大事业、大工程,而是从实际出发,以自己所掌握的文化知识,主持修纂族谱,并且为修谱付出了巨大的心血,花费了大量资金和时间,详尽调查、修改、核对,几易其稿,最终修成高质量的《西冲俞氏正和堂家谱》,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工作。不过,俞氏族人要改变整个家族和社区的命运,单独依靠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而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群策群力,共同走向繁荣富强。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所有的俞氏子孙团结一致、共同建设,西冲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西冲的明天也一定会更加美好。\r\n 兹届俞氏续修支谱行将告竣之际,俞老嘱我写几句话以为弁言,盛情难却,只得从命。奈何学识有限,耳目未周,所述恐有不妥之处,敬请西冲俞氏贤哲不吝指正。 \r\n 2005年5月21日,阴历小满于复旦。 \r\nhttp://amoiman.yculblog.com/post.2495850.html#', '122.88.25.238', 0, 0, 1, 0, 0, -1, 0, 0, 0, 0,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