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搜索
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論壇 宗亲新闻动态交流 中华俞氏宗亲联谊会敬祖寻根考察组记事'
查看: 6068|回复: 0
go

中华俞氏宗亲联谊会敬祖寻根考察组记事'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02: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2311, 4, 1046, 1, '人忆刀月', 25, '中华俞氏宗亲联谊会敬祖寻根考察组记事', 1214380546, '

中华俞氏宗亲联谊会敬祖寻根考察组记事

   “梦绕禹河间”。“游子来寻根”。遵照中华俞氏宗亲会会长广州工作会议决议之第五条、第六条规定,受联谊总会的委托,我们一行五人(登霞、先进、登汉、满堂、广富)于200854日—12日赴安微省巢湖市居巢区凤凰街委会灯塔社区俞府大村(河间郡王、明朝开国功臣,俞廷玉、俞通海、俞通源、俞通渊父子四人祖籍地);安微省凤阳霍邱县(民族英雄俞大猷祖先俞敏祖籍地);河北省河间市、献县(俞氏始祖的发祥地)等地考察,现将几处考察情况汇报,仅供俞氏同仁研究俞氏文化借鉴参考:\r\n一、\r\n安徽巢湖俞府大村考察概述\r\n我们5人分别于4日、5日出发,6日在杭州萧山国际大酒店集中,7640分乘大巴前往安徽巢湖市,下午130分到达市区,吃完快餐立即打听俞府大村村落。获知该村距市区3公里,便出租车辆直奔俞府大村村委会,村委出纳俞维东了解我们来意后,便领我们跨进俞府大村村长俞祥国家里。这位年迈68岁的老村长热情地接待我们。话闸刚打开,他就滔滔不绝地介绍了该地村史、家谱史大致情况。并把整套俞氏族普(数卷)提供出来给我们参看。然后带领我们进入俞氏宗祠参观。接着我们一行五人祭拜了俞氏宗祠。俞府大村理事长辈俞发涛、俞发国、俞世田、俞祥国、俞祥奎、俞祥半等人热情接待我们。通过访谈、交流、考究族谱渊源,所获情况如下:\r\n其一,该地俞府四修谱序(民国三十八年)记云:“于氏原来俞氏,其原因明建文二年(1397年)通渊公北征此殉难,长子翊易姓更名逃之云南、贵州大兴县”。永乐明代第二任皇帝时“俞”改“于”姓。\r\n其二,俞祥国介绍:俞府大村是康熙十八年(1679年)开始修宗谱。一世祖为河涧郡公俞廷玉,该村是二世祖廷玉公次子通源后裔,有300余户、俞氏人口2千多人。俞府大村族长:俞世田、俞世勇。俞府来历:“洪武22年赐五万贯之通源公回巢县建俞府”。通源公后裔还分布安徽含山县、和县、庐江等县。廷玉公是元末人,追封河间郡王。长子通海(13291366)号国公,生一女,叫金花,皇帝封金花公主(因明太祖以父祖遗列收为养女故为之。)次子通源(13331391)南安侯,季子通渊(13371400)。通渊公后裔分布安徽肥东、云南、贵州大兴县及四川县西昌市姜坡,该地俞氏宗祠约3千人。\r\n其三,俞祥国介绍;河间郡公廷玉公老家是濠州钟离(现凤阳县东北部)。今安庆市八卦门已保留近六百年俞延玉公的坟墓。\r\n其四,俞祥国主张俞廷玉公后裔不是蒙古族的。他说:“前几四川省西昌市姜坡俞氏宗祠族人来我俞府大村考察时,我与他们争论了三个晚上。”\r\n其五,俞府大村族谱一卷中记载的历届“修谱序言”,“俞氏历代渊源”及俞廷玉父子四人“像赞傅序列”和“传见前明开国功臣录”我们均已复印。其中有他们的父子四人画像。\r\n其六:该地俞府大村族谱和俞氏宗祠启用的河涧的“涧”字都带三点水偏旁。\r\n二、赴安徽霍邱县考察简述\r\n我们从8号早6时由巢湖市乘车前往六安专区霍丘县,下午1时到达县城。吃完便饭后,我们却赶忙寻找县人民政府档案局,地方志办。该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方志成热情地接待我们。方主任一连打了十几个电话给我们联系上俞氏族人住居地,当他们打听到霍丘县委党校教研室主任俞昌炎时,发现该地长辈俞丽生(85岁)家有家谱时,方主任立即放下手头工作亲自带领我们到霍丘县供电局大钟楼俞老住居地。与俞老访谈后,了解到他也是河涧郡人,祖籍从河南迁往,他族谱上没记载俞敏的情况。傍晚时分我们就扫兴回旅社登铺住宿。晚上11时分在旅社居住时巧遇一年青人俞姓男士,他说:“在霍丘县姓俞的大约有1500人,联系人老民政局俞圣东,由于不知电话号码及详址,所以没取得联系。他却提供了一条信息,六安地区常委、宣传部长俞丙江(现在职)。\r\n三、赴河北省河涧市、献县考察总述\r\n9日中午9时分,我们从霍丘县城汽车站乘中巴到阜阳,当天晚上947分从阜阳乘火车直往河北省巴州、沧州市。第二天(即10日)凌晨6时分,又从沧州市乘中巴直达河涧市。汽车驶进中原大地、平坦辽阔、一望无际、心悠悠而荡悠悠,而我们的心似乎觉得“游子”回到了老家。830分不知不觉地到达了河涧市汽车总站。20多个小时途中的乘车、转车,我们大家都觉得疲惫了,但为了尽快找到俞氏祖宗发祥聚居地,只好把备好在行李袋中的几个面包掏出来肯下去。一下车,我们就分头打听俞姓住居地。登汉、满堂徙步前往就近派出所户籍科调出了河涧市、献县俞氏住居人口信息表复印件;登霞随当地出租车司机赶往兴村乡兴村都锁山师傅家里,翻阅河涧县县志。通过几处掌握的信息确定请都师傅做向导,距车60多公里,奔波在献县尚庄镇刘庄子村俞维信(64岁)家的乡道上。到俞老家时已是中午11时分了,访谈后俞老说“我处无家谱,也从未修过宗谱,只知上祖从天津迁来,我们当地别姓的也好像没听过修家谱的风俗。我们只好扫兴回河涧市内,再翻阅河间县志,从县志中了解到有如下几点信息:\r\n其一,河间县志记载:河间县始设于随大业元年(605年)原名河间府,人口74万,县志题词:“史贵求实”就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将军题的。\r\n其二,从县志人物表中,查到历代名人俞兰元(知县)浙江山阴人。现代人物中有俞林,河间三十里铺人,1986116日病逝。原任职江西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注:(登霞至今还保存俞林主席在19811210号写给本人的复信)。\r\n其三,在我们辗转河间市、献县途中发现有一村庄“于姓”据说他们也没有修过族谱。\r\n其四,我们在河间市常住人口信息表中发现俞保国(57年生)他是河间市曙光东路华北石油三处二区191单元403室。(待今后与他联系,能否获知河间、献县俞姓聚居地等人文情况)。\r\n总之,我们考察组近十天旅途的践行,有收获,但也有遗憾的地方。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大家仍是士气高涨、信心百倍。从参与考察人员年龄结构上来看均已偏老(270余岁、260出头、150余外)为寻访祖宗的足迹,努力完成总会赋予咱们的使命,克服一切困难、千方百计、不厌其烦,发扬了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作风,特别是二位年迈七十开外的先进、广富元老始终保持旺盛精力,与我们一起夜以继日地工作。连日十几个小时的坐车、转车、徒步于乡村。有时3餐并成2餐吃,便饭快餐当充饥。十元一夜宿床铺,节约开支勤办事。由于所带的经费不足,受经济条年的限制,有些不能如愿以偿,欲想办,也办不成,心想去也去不了。然而我们总觉得,俞氏宗亲情浓浓,诚实仆质大方人。\r\n值得探讨的是俞氏始祖发祥地——河间、献县的俞跗公后裔是否中原战乱时,大部分南迁或留居一部分“俞”姓改为“于“姓呢?另一方面明朝开国功臣俞廷玉父子四人跟随朱元璋打天下,与民族英雄俞大猷及其祖先俞敏的伟绩是俞氏家族在这个朝代的二朵绚丽奇葩,也是推动中华民族历史前进的杰出功勋者。研究她,弘扬他们的爱国、爱家、爱人民之精神正是我们当前俞氏文化研究的主题课矣!\r\n \r\n \r\n \r\n \r\n敬祖寻根考察组\r\n执笔人:俞登霞\r\n手机:13576666128\r\n\r\n            宅电:0797-2564109\r\n详址:江西省瑞金市日东乡圩镇\r\n邮码:342514\r\n2008618', '121.229.126.236', 0, 0, 1, 0, 0, -1, 0, 0, 0, 0, 0),
为俞之道,漫漫也.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純文字版|中華俞氏宗親網 ( 苏ICP备09038417号 )

GMT+8, 2020-12-22 01:42 , Processed in 0.13826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Chinese YU VersionX1.5

© Since 2005 Chinese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