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0-11-20
- 注册时间
- 2010-11-29
-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10551
- 精华
- 164
- 帖子
- 1965
  
|
(1806, 12, 695, 1, '碧血冰刀', 20, '俞姓的起源和始祖刍议', 1207989363, '俞荣森 \r\n
中国的姓氏来源久远。应该出现在黄帝至周代,公元前26世纪至前11世纪的一千五百年间。周代以前的国君,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姓,经常发生变化。名字也不同于现代,详情作者将另文探讨。 \r\n 这阶段已经进入父系社会,人们知父知母,黄帝至尧、舜、禹,父母妻儿都有记载,很自然地产生了姓氏。因为父亲占据主导地位,姓氏也跟随父亲。姓氏产生初期,姓与氏不同,人们可以有姓又有氏。一般认为,先出现姓,后出现氏。姓本由母系而来,所以由“女”和“生”两字组成。上古之姓姜、姬、姒、嬴、姚,皆从女旁,应该是母系社会的痕迹。即同一姓的人来自于同一个老外婆,并不表示此时还是母系社会。史载夏禹之父为鲧,鲧之父为颛顼,颛顼之父为昌意,昌意之父为黄帝。通常称的夏禹,夏并不是的姓。《史记》载:“黄帝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而成书较早的《国语?晋语》则称“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大禹是黄帝的四世孙,却姓姒,并不从其先祖姓姬。直到周武王名姬发,他的子孙都叫姬某人,才是严格意义上姓的开始。 \r\n 氏开始是部落的标志,以部落的图腾、特长作为名称。如发明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构木为巢的“有巢氏”,还有神农氏、有熊氏、有邰氏等等。这些名称本来作为部落首领的称号。史记载:“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这里的得姓是指这十四个儿子建立起新的氏族分支,成为首领。夏、商、周以来贵族普遍有了封国、封地,可以世袭,氏也可以世袭。失去了封国和官职的后代仍保持氏的称号,氏就开始演变成为家族的标志。一个姓可以分出许多氏,而同一氏的后人还可以演变出不同的氏。这期间没有封地没有官职的普通百姓基本上有姓而没有氏,许多人连姓也没有。 \r\n 商周以后姓氏的使用逐渐普遍,贵族及其后裔重新确定姓氏,平民百姓也纷纷取姓,才形成现代意义的姓氏。姓氏多了,姓与氏相混淆,司马迁作史记,也常分不清哪是姓,哪是氏。干脆合在一起称为姓氏。取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以祖宗封地为姓。如齐、楚、赵、魏、鲁、晋等。2. 以祖宗官职为姓。如司马、司空、司徒、上官、帅等。3.以祖宗爵位为姓。如王、公、侯等。4.以祖宗从事的职业为姓。如巫,祝、陶、卜、商、乐、屠等姓。5. 以祖宗的图腾为姓。如云、龙、牛、马、羊、熊、鹿等。6.以祖宗居地为姓。如东门、西门、南宫、东郭等。逐渐形成今日中国汉族的姓名体系。姓氏可以表明人的血统源流,可以避免近亲婚姻;也可以以此寻宗问祖。姓氏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 \r\n 但是姓氏也不是一层不变的,中国历史上改姓屡见不鲜,大致有四种情况 1.避祸改姓;中国古代有“灭九族”“灭十族”的酷刑。一人犯了重罪,九族或十族都要受到株连,为了逃避,逃亡改姓的方法被许多人采用。2.同一姓因异体字写法不同,而分化成不同的姓。3.字形相似被混淆,索性改为常用姓。4.少数民族汉化,将原姓改为汉姓。 \r\n 俞姓由远古神医俞跗而来, 相传黄帝时有人善医术,他曾跟神农尝百草,熟知各种药草的性能,被视为神医。有一次黄帝的小儿子禺阳得了重病,黄帝请俞跗医治。俞跗就剖开禺阳的肚子,把他的内脏清洗干净,终于把他救活。他又善于针灸脚部穴位来治病,百姓便把他叫做俞跗。司马迁《史记》,说他能“割皮解肌,洗涤五脏”。俞跗并注释了黄帝的《素问》一书。史记对远古的记载属于传说,黄帝时代还是使用石器,青铜器出现在春秋时期,铁器更迟,用石器割皮解肌虽然可能,没有锐利的刀具和麻醉方法,洗涤五脏不过是个愿望。但俞跗肯定是实有其人,可以从俞字的字形和起源得到印证。 \r\n 俞字的古代含意1.应允,俞允即同意。《尧典》帝曰:“俞”。2.平安,《吕氏春秋?知分》有“古圣人不以感私以伤神”句。3.又同愈,愈加。《国语?越语》有“辞俞卑,礼俞尊”句。4.通痊愈,《荀子?解蔽》有“而未有俞疾之福也”句。这里多数含义都可看作由痊愈康复引伸而出。', '61.131.94.140', 0, 0, 0, 0, -1, -1, 0, 0, 0, 0,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