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搜索
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論壇 著作研究 原创地带 永丰北里俞姓根源-作者:俞育麟
查看: 8564|回复: 0
go

永丰北里俞姓根源-作者:俞育麟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0 21: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永丰北里俞姓根源

作者:俞育麟

     史记《扁鹊传》中曾提到,黄帝时有一名大臣也是名医俞柎,可说是最早的俞姓人物。其次是《庄子骈海》篇上指出有“俞儿”,是个烹饪专家,这个善识五味的俞儿,有说是黄帝时人,有说是春秋齐国人,也是很早的姓俞者。再据辞海(上海辞书,出版于1979年,第1912页)记载:“俞,得姓自汉栾布,栾布从高皇帝,以功封侯,子孙以为氏。夫邑为地,今河间郡望也,而后南迁。据考,楚汉相争时(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栾布(生于公元前145年,今河南商丘人),与彭越友善,彭越为梁王时,任栾布为梁大夫。高祖杀彭越,适逢栾布奉命出使自弃还,苦祭彭越,为吏所捕,高祖释其罪,任都尉。吴蜀七国之乱时,汉文帝以其击齐有功,封侯。即俞。后代子孙乃以俞为姓”。不过这个地,汉高祖的吕后,曾封给他的吕佗,后来吕家被灭族,至汉文帝时才又分给栾布,到了汉武帝时,该隃地又封给丞相田虫分,如果后世都以封地为之姓,则以上三家后代都可能姓俞。再说同一堂号即是同一祖先,那么百家姓上的“河南堂”,就包括俞、于、山、柳、邱、陆、廉、向、种、利、元、平等十三姓。真是五百年前共一家。其来有自。

            在广丰,俞姓是一大姓,子孙人口众多,但有城里(永丰)俞姓和杉溪俞姓两大系。永丰俞姓来自安徽(今江西)婺源县。编有宗谱,称为北里俞氏宗谱,但多已毁于文革,荡然无存,所知硕果仅存者,唯洋口占坂俞玉良宗亲保存一部,现为重要历史文物,异常珍贵。公元2000年,俞荫荪同宗返乡探亲,寻根问源,因自同宗俞观义老师处得知此讯,乃约俞景水和我,联袂同往洋口拜访同宗俞玉良,承其接待,并展现一十六本《北里俞氏宗谱》,谱中有谱序根源,先祖一十三幅画像,二十一个系统图,及十六大家本原等。因系珍藏,未允借回,其后我乃六度往返抄录要点,兹就所悉,概述如下:

      据谱序记载,我北里俞氏,得姓自汉栾布封俞侯,先祖原住安徽(今江西)婺源县、东乡十六都江口,至昶公始迁于居婺源县西乡龙腾,后再迁至江西玉山县三十五都,至君实公时(明洪武年间)再迁居于我广丰永丰镇北里定居,至恭元公二十七岁时,(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子孙已繁衍至十六大房。俗谓十六大家。子孙以城内四家头为中心,分居于郑宅弄、柿树底、庵塘、诸家、纪祠塘、东街、田(衣)里、西街、鸟林街、百板桥、大洋塘等地,几乎占了县城一大半。

      公元1948年,广丰“北里俞氏”,曾由族首俞应麓、俞承坤等,主持了第三次修谱。此后至今未再修谱,故1948年以后出世的子孙,都谱上无名。而之前出生者,均能查得到血缘和世系关系。

依谱记,北里俞氏后裔子辈排序如下:老祖“均实公”排以元、进、文三代。“名远公”续排以:仁、义、礼、智、信、福、寿、永、康、宁。“敬瑗公”续排以:荣、华、富、贵、盛、金、玉、满、堂、盈十代。“孔庄公”续排以:勤、俭、守、祖、孝、友、彝、伦、理、乐、锦、先、泽、诗、书、振、家、声十八代。总排辈序四十一代。

      公元2000年冬,我寻根探源,到达婺源县城东北30公里处的江湾镇汪口村,瞻仰到宏伟壮观的俞氏宗祠,那是观光盛景,也是江西省文物保管单位保管的古迹,参观者需购门票15人元,但能证明系俞氏子孙者,均可免费。

       婺源俞氏宗祠,面对永川,四面青山环抱,占地一千多平方米,建筑为清代中轴歇山式,气势雄伟,布局严谨,工艺精美,风格独特;凡木质构件,如斗拱、脊吻、椽橡,细腻纤巧,精美多变。整个祠堂由山门、享堂、寝堂三部组成,地面均由石板铺成,两侧花园内尚有三棵百年以上的桂花老树,开花时节,满园幽香。

祠堂的山门有石刻对联,上联是“青山抱水水抱村赣北无双景”,下联是“彩凤蟠龙龙盘阁江南第一祠”。祠堂门楼的建筑是五凤楼形式,常见于宫廷建筑,用于民间宗祠则少有,经村中老者介绍:“起建该祠者俞皋,子心远,是有名文士,曾任太子师,因经皇上特准,故婺源俞氏宗祠,得以建如宫廷门楼式”。经查商务印刷馆出版的辞源俞字注解:“俞皋,宋婺源人,字心远,师赵良钧。初、良钧以宋宗室举进士,教授广德军,宋亡,不仕。皋所著,《春秋释义》,一守良钧之说,吴澄序之”。再查辞源吴字注解:“吴澄,元,抚州崇川人,字幼清,生五岁,日诵千余言,既长,经传皆通,用力圣贤之学。至太初,为国子监司业….”。由此看来,历史上确有俞皋其人,也有吴澄其人,而且都是有名的文人,但俞皋是否曾做过太子之师,则有待将来再查证。

祠堂的第二进是享堂,对联是:“经学毓仁贤文士堪益世”,“宦门熏德笵福寿可宜容”,横额是:“生聚教训”。两壁有题字“文元”“拔贡丙子年立,“文元”“亚魁”辛丑年立,以及程朱一脉“等。

第三进是寝堂,横额是“仁本堂”,绘有俞瓘公之真容,供奉着“永川先考十世祖讳俞瓘公之神主,奉祀男俞庆百拜”,及“永川先考十一世祖讳俞庆之神主,奉祀男俞皋、俞常、俞预、俞昶、俞硕、俞斌百拜”的牌位。祠内记存有进士八人及七品以上文武官员名讳,计明代十七人,清代二十二人,另存贮文人学者著作三十六巷.(今后再去,当查阅有无《春秋释义》一书,以对证辞源之注)

     核对我广丰北里俞氏宗谱所记,该祠奉祀男之四,即我北里俞氏始祖俞昶公之名讳,益证我北里俞氏源自婺源俞氏之说不讹。其次我在婺源寻访,未见有江口的地名,惟有“汪口村”,即俞氏宗祠所在地。“龙腾”坐落汪口之西,县城之北二十公里,汪口位于辛水和江湾水二流汇合点,又名永川。除江口和汪口有所不同外,其余都和我宗谱记述相符,故推想汪口、江口是新旧地名有别,或是北里俞氏宗谱因手民之误,将汪字刻为江字也说不定,二者均有可能,有待查证婺源县志后再确认。

     婺源县在玉山之北,景德镇之东,和安徽、浙江省交界,风景优美,有旅游景点十多处,可说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西山晚霞,婺源风景如画。婺源还有三绝:即一、婺绿(茶),珍品有奇峰、茗眉。二、龙尾砚(旧属安徽省歙县,故又称歙砚),三、荷苞红鲤鱼,(背驼如荷包的红鲤鱼,肉嫩味美),其余如豆腐,也非常美味可口。愿我广丰乡亲,尤其俞姓宗亲,都去婺源一游,并到俞氏宗祠古迹观光考访,一定不虚此行。

为俞之道,漫漫也.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純文字版|中華俞氏宗親網 ( 苏ICP备09038417号 )

GMT+8, 2020-12-22 03:02 , Processed in 0.12441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Chinese YU VersionX1.5

© Since 2005 Chinese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