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4, 16, 435, 0, '知俞先生', 11, '福建福清里美俞氏和嘉儒俞氏', 1217336191, ' 福建福清里美俞氏 \r\n里美俞姓系远祖晋工部尚书俞道成第二十一代孙二十七郎公于南宋末由南京铁井栏迁福清永东里陇东村即里美村.一世祖二十七郎公,南宋嘉定十一年生(1218年)。二世祖三十一公,三世祖为运公,运公生奇奴,定则,铁.四世祖铁公字子坚生于宋末祥兴元年(1278年),生五子十四孙。五子,长台祖(长殇),谷?(用周),金,季,友(用诚).友生佛,叁(伯政),老.还有十一孙?明朝时,十四孙俞茂发千枝,部分从里美"五墩",迁出,往平潭,海口,塘头,梧屿,祥丰,石井,园中,玉峰,西门,溪东,东田等地发展。\r\n福建福清里美俞氏辈份排行\r\n1.辈份10至39世)公仕朝应国,尚志崇必,永绍世其昌。肇建裕宏基,聿著显谟祖泽维新绵谱系. 2.表字4至39世)子用伯宗景文。德廷元有体,学卿君夫,启尔孙曾贤。继承隆奕代,长昭彝训家传克振茂科名. 福建福清嘉儒俞氏 \r\n嘉儒俞姓系一世祖锡公明嘉靖时,自江西吉水县仁寿里铁井栏,迁平北里下都嘉儒村。嘉儒俞锡公发六房:仁,义,礼,智,信,忠.为嘉儒周边四个行政村十三个自然村俞姓的祖宗.\r\n福建福清嘉儒俞氏辈份排行\r\n1.辈份 10至29世)一树枝联发嘉儒衍泽长.云祁培厚德,爵禄启隆昌,2.表字 10至29世)良君尊孝友,立志圣贤书.道大阳光远,国朝重礼仪. 福清周边地区是福建省俞氏最集中的区域,他们尊俞跗为始祖,祖源地为河间,所以堂号为“河间堂”,并有楹联:“河出荣光庆贻九族,涧生萍藻祭备四时”。\r\n自俞跗以下,历史跨越了三千年,现在可以追溯的高祖是东晋时的工部尚书俞道成,而东晋是从公元317年至公元420年,有一百年的跨度。但我知道东晋最早的俞氏是俞纵,\r\n西晋怀帝(307-313)时,河涧郡俞纵就任征西大将军。西晋的第四任皇帝司马业(300年—317年),也是西晋的最后一任皇帝。公元317年匈奴人南侵,进围长安, 司马业出城投降被杀,于是西晋灭亡。俞纵随晋元帝司马睿南迁 到建康(今南京),成为东晋的开国元勋。福清俞氏记载,俞道成的后裔是唐朝武则天时代的,敢于直谏武则天,说“不”的大臣俞文俊。\r\n从婺源俞氏家谱来看,属河间郡。尊俞跗为始祖;宗源在河北沧州河间市。这是福清俞氏和婺源俞氏的共同处。俞纵第十六代孙的俞植,携家从宣城逃往歙县黄墩村,后迁婺源形成婺源俞氏。这里可以探讨的是,俞道成是否是俞纵的后裔,若是,则和婺源俞氏、仙居俞氏、新昌五峰俞氏是同宗同祖。\r\n而俞文俊被贬到岭南后,不久就被武则天的特务组织*六道使”所追杀,但他在广西桂林还是留下了后代,这些后裔称为“桂林衣冠世裔”。目前俞氏称为桂林派系俞氏的有:婺源俞氏、东粤俞氏、南楚俞氏、福清俞氏和鄞州俞氏等。然后俞文俊的后裔再北迁江西吉水、湖北江陵、浙江杭州、福建建宁等地。当然还有部分桂林后裔继续留在岭南。\r\n福清俞氏的路线图:是黄帝时代的医官俞跗(公元前4700年)-东晋工部尚书俞道成(公元317-420年)-唐朝中期的俞文俊(公元690年)。\r\n以后再出现福清俞氏祖先已经到了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的进士俞丰。他也是福清俞氏中最伟大的人物。\r\n俞丰,字应南,号云谷,建宁(令属福建)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历建阳尉,知蒙阳县、秀州。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迁太常少卿。五年,为两浙东路提刑兼权知庆元府。嘉泰元年(一二○一),为中书舍人。二年荣归乡里,筑云谷书院,广揽福建文人,因号云谷老人。著有《云谷集》。\r\n福清俞姓分二大派,里美俞氏和嘉儒俞氏。里美俞氏系宋末景炎元年(1276年)宋瑞宗携带官员、随从,在元军追击下入闽中定基50个姓之一。在这五十大姓中,俞氏排名第二十四位.\r\n嘉儒俞氏,比里美俞氏晚到福建,他们是明嘉靖时,自江西吉水县仁寿里铁井栏,迁平北里下都嘉儒村。若是,比福建白沙俞氏,俞大猷的河市俞氏入闽 都晚。\r\n对于嘉儒俞氏还有一种说法,俞道成派系的五房堂兄弟金、银、铜、铁、锡于元代初年自中原入闽。在泉州宰鸡巷辗转谋生,以后,俞金居泉州、俞银迁莆仙、俞铜迁到浙江镇海、俞铁迁福清里美、俞锡则定居嘉儒。\r\n两种说法相信第二种说法比较可靠。\r\n嘉儒俞氏,一世祖二十七郎公,南宋嘉定十一年生(1218年)。二世祖三十一公,三世祖四十四公,四世祖俞定则、俞铁。俞定则在宋朝灭亡后,漂洋过海,游商不返。四世祖俞铁,字子坚,生于宋末祥兴元年(1278年),俞铁生五子。明朝时,十四孙俞茂发从里美"五墩",迁出,往平潭,海口,塘头,梧屿,祥丰,石井,园中,玉峰,西门,溪东,东田等地发展,形成嘉儒俞氏。嘉儒北陈两村村民基本都姓俞,人口有2-3万人,已经传到第25代了,\r\n俞铁的哥哥俞定则为福清最早出洋的人,也是俞氏最早到海外发展的第一代。\r\n整个福建存在三大俞氏,最早到达福建的是俞文俊的后代,在唐朝中期就入闽了;第二批入闽的就是里美俞氏,蒙古元军大兵压境,宋王朝危在旦夕,但是还有一批忠君爱国的俞氏官员和文天祥一起,准备“留取丹心照汗青”,福建已成为抗元的最后战场。里美俞氏是忠臣的后裔。这一支俞氏人口达二万多人。第三批入闽的大多是蒙宗俞氏,在明朝开国以后的事情了。', '58.246.238.67', 0, 0, 1, 0, 0, -1, 0, 0, 0, 0,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