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r\n □ 许海霞\r\n \r\n 俞铭璜,笔名颇之、于十一、丁大年等,1916年出生于江苏如皋,1934年秋于如皋创办进步文艺团体“春泥社”,1936年在社内成立革命秘密小组。1937年偕妻沈序北上河南璜川参加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团,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受党派遣返乡从事地下工作,曾担任中共泰县县委书记。1940年新四军东进后,历任苏中区党委宣传部长、华中工委宣传部副部长。全国解放后历任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杭州市委宣传部长、苏北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1963年12月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被追认为烈士。著有《新人生观》,《共产主义人生观》,《两点论》等,多收录于1981年出版的《俞铭璜文集》。\r\n 在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河中,俞铭璜是一颗既以满腔热血的革命家闻名,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著称的璀璨明星,素有“苏中才子”的美誉。他毕生坚守在党的宣传阵地第一线,著作颇丰。其理论名著《新人生观》,一版再版,对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重大贡献。时隔半个世纪,重拾当年和他并肩战斗、相知相识的领导、战友的点滴追忆,重读其执著追求、睿智文心和璀璨人生,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跨越时空扑面而来。\r\n 陈毅:俞铭璜这个人,是个多面手。年青肯干,能说会写,就是一张嘴不肯饶人。\r\n 俞铭璜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以笔为武器,一方面口诛笔伐,无情鞭挞黑暗势力,另一方面循循善诱,孜孜宣传马克思主义。\r\n 少年时期受大革命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革命的影响,他积极投身革命洪流。早年创办进步文艺团体“春泥社”,先后在《导报》上开辟《春泥》副刊、在《皋报》上编刊《谷雨》,在《如皋民报》上编刊大型文艺副刊《十日风》、发行《民族解放》、《救亡》两份十日刊,通过这些刊物,宣传抗日救国道理,揭露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罪恶。1936年初,国民党政府以“强盗”罪杀害了一批共产党人,俞铭璜随即在《皋报》发表短评《盗》,以锐利的笔触剖析产生盗匪的社会根源,锋芒直指罪恶的旧制度,引起了国民党当局对“春泥社”的围攻。同年秋,俞铭璜进入无锡国专上学,于镇江参加国民党江苏省学生暑期集训总队训练,后因在上海《永生》周刊发表《集训散记》,揭露国民党打着抗日旗号,对中学生进行法西斯集训的黑暗内幕,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后经春泥社成员积极斗争和奔走营救获释。\r\n 自1940年9月任苏北区党委宣传部长后,俞铭璜在宣传战线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他倾心研究马克思主义,厚积薄发,撰写了许多论文和小册子,如《新人生观》、《两点论》、《工作和工作态度》、《人生的意义等》等,引领一批批青年人踏上革命的道路。\r\n 他的多才多艺、吃苦拼命的劲头以及孤傲清高的脾气给他的领导与战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毅元帅曾风趣地说,俞铭璜这个人,是个多面手。年青肯干,能说会写,就是一张嘴不肯饶人。赏识之意、爱护之情溢于言表。\r\n 说他是个“多面手”,是因为他能写会唱,宣传工作的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在群英荟萃的南大任中文系主任期间,凭着一股锲而不舍,吃苦拼命、不服输的劲头,他编教材、做讲座、作报告,无论是系内外学子,还是校内外学者专家,无不深深折服。正如其战友惠浴宇所言:“在台上,从宣传马列主义做形势大报告到专题学说演讲,从演《打渔杀家》到《放下你的鞭子》皆能胜任;提起笔,从起草党内文件、重要社论到写作通俗理论读物,从思想、政治到历史、文艺、教育领域,无不出色当行,这样的宣传部长真是难得啊1\r\n 说他“一张嘴不饶人”,是因为他始终认为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在关键时刻,决不肯含含糊糊,左右逢源。他不唯上,不唯书,不肯为逢迎上级说违心的话。在一次针对惠浴宇“右倾”批判会上,他放炮:“这不符合事实,我反对1旗帜鲜明地仗义执言,完全是为了维护实事求是的党的原则,从不考虑个人得失、恩恩怨怨。他“一张嘴不饶人”,得罪人,招忌恨,但战友们都尊重他,尊重他的耿直、坦诚、友情,尊重他的傲骨正气,尊重他对党对人民的一颗赤子之心。 \r\n 匡亚明:俞铭璜是一位有一定的思想权威的党的宣传工作者,是一位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家。\r\n 俞铭璜不仅是一位革命家,他还是一位理论家,一位学者。黑暗的形势锻炼了他善于思索的头脑,他十分注重将学术研究与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注重用自己深入探讨总结所得的历史知识来教育民众。为了将马列主义真正成为广大群众改造旧世界的武器,他特别努力于理论宣传的通俗化工作,善于深入浅出地阐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他的才子气质、思辨的哲学理论、严峻的政治思想在《新人生观》、《共产主义讲话》、《两点论》等读物以及一系列杂文小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r\n 《新人生观》作为一部将马列主义通俗化的读物,是俞铭璜集学者与革命者于一身的重要标志。这部著作植根于底蕴丰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树,加之融汇了作者参加革命的实践,深入浅出,联系实际,因此首次出版就深受欢迎,5年之内印行了5版。俞铭璜撰著此书的态度也极为严肃认真,诚如他所言:“五年以来,每逢在附近地方翻印,都尽可能的根据读者的意见修改一遍。这次,算是第五遍了。”从这部著作的成就与影响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写出来,就能使书本走向社会,发挥教育和激励群众的强大力量。\r\n 俞铭璜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学者,他时刻不忘将学术研究与人民群众和革命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他认为无论是创作还是宣传,一是要结合实际,服从当前革命斗争需要,二是要“旁若有人”适应群众斗争的需要,切忌夸夸其谈,旁若无人。这两者结合,形成了俞铭璜的创作风格,就是实践第一,群众第一。他说:“创作如同工厂生产,一要有原料,二要加工。对于我们来说,原料就是人民的生活和斗争,人民‘在令人敬佩地工作着’——摧毁旧世界,建设新世界;加工,就是把它集中、概括,创造出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拿它来教育和鼓舞人民。”所以他作报告,洋洋万言,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令人信服;他写文章,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深入浅出,文采出众。\r\n 俞铭璜的“才子”称谓不是凭空得来的,正如匡亚明所言是“智力加努力”的结果。他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总是学习不辍,笔耕不止。他涉猎广泛,除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著作外,从小说、戏剧、诗词和文艺论著,到哲学、历史、政治、经济等,他总是如饥似渴地学习。他写的文章无论是理论性、政治性、学术性很强的论著,还是一些短小精干、切中时弊、发人深省的杂文,总是娓娓而谈,一层一层,如剥茧抽丝般完成其理论上的阐述,而绝无盛气凌人、以势取胜的痕迹。文如其人,人以文传,俞铭璜辉煌的生命因文而延续。\r\n 惠浴宇:他不争名位,不计个人得失,勇于负责的精神,尤使人难以忘怀。\r\n 俞铭璜参加革命以后,一心为党,一心为人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争名位。他认为做革命工作,是置身于一个炼钢的熔炉,随时随地受着锻炼,逐渐去除身上旧社会留下的残渣杂质,而求得自己的进步,改造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政治认识和工作能力。所以,做革命工作,生活是充实的,进步是无可限量的。\r\n 惠浴宇是俞铭璜的入党介绍人,但并不是他的第一入党介绍人。1938年5月,在豫南五战区,俞铭璜由濮思澄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被日寇打散了,与党失去了联系。1939年2月,他在江都大桥乡网子桥找到惠浴宇,要求恢复党的关系。当时惠浴宇正奉命建立苏中工委,正是用人的时候,然而,要想证实他的党籍后再开展工作,却一时难以办到。虽然俞铭璜极为珍视标志着自己政治生命的党龄,但他更为迫切的是要求立即投入抗战工作,他既不肯消极地等待组织审查,也不肯为此放下工作不干,东奔西跑地找人写证明,他说:“只要有事做,何必去计较党龄,先重新入党,以后有条件再解决恢复关系的问题好了。”毫不犹豫地重新办了入党手续,立即投入到了苏中工委的筹建工作。\r\n 俞铭璜自1939年担任苏中区党委宣传部长以后,长期担任党的宣传工作的领导者。令人尊敬的是,他身居高位却不摆官架子,仍然懂得如何去做一个平凡的人。他认为,做革命工作,是争人民的地位而不是争个人的地位,而地位是工作的责任,是人民赋予的责任,是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因此,无论什么工作,只要是革命需要,他都会一丝不苟,不折不扣地完成。1939年,陈毅元帅到苏北江都地区视察工作,下令筹备演出,宣传抗日。当时,身为宣传部长的俞铭璜还兼办《苏北论坛》,身兼主编、编辑、记者、校对数职,忙得不可开交,然而,他见演员奇缺,便不声不响带头找了几个人,忙排练、忙剧务,在台下他认认真真地排练,在台上他兢兢业业地表演,决然没有一丝宣传部长的官架子。\r\n 身为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的宣传部长,俞铭璜不为盛名所累,工作中潜心钻研,勇挑重担,从不拈轻怕重。他认为,革命的工作都是新的工作,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够说自己的才能是足够的,问题是要服从革命的需要,发挥工作的热情,不断地从工作里学习。解放初期,亚太地区和欧洲一些国家的水利考察团来我国参观治淮情况,当时,苏北区党委既没有研究过统一的对外宣传口径,也没有成文的治淮情况与经验介绍,提供给外宾的报告要求既要能说明我国的方针政策,又要能代表我国水利事业的实际水平,这件事难住了苏北行署主任惠浴宇。此时,俞铭璜挺身而出,虽然此事与宣传工作没有什么关系,而他对水利工作也不是十分在行,但他主动请缨,接下了这项要求高深、责任重大的任务。他查阅资料、找人座谈,苦心推敲、反复修改,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工作完成了,人也瘦了一大圈。\r\n 人生是斗争的,是科学的,是集体的。人生在世,必须奋发有为,靠斗争来争取生存、创造生活、解决人生中的一切问题;必须有斗争的学问,明确斗争的方向,掌握斗争的方法;必须与群众相结合,为人民服务,为革命努力,为真理斗争。只有如此,人生才不会生锈,才不会发霉,才能永远洋溢生机和朝气,站在人民的当中与时代的最前列。这是俞铭璜毕生感悟、毕生宣传和毕生践行的新人生观,时隔六十余载,其真知卓见依然灵光闪耀,启人心智。\r\nhttp://www.nxalt.unpfc.com/ntds/show.php?id=3010\r\n\r\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