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氏的文化源
文章引用自:\r\n
徽文化、越文化一直是俞氏的主流文化。近一百多年来的的社会文化转型,越文化能够自觉地接受西方文明的影响。而徽文化由于朱熹的攘夷思想的影响,显得迟钝逐渐落伍了。现在俞氏文化的主流已经转移到以越文化为核心,辅以世界先进理念的新的文化。俞氏最深厚的社会基础是拥有一大批中产阶级。\r\n\r\n |
徽文化和俞氏
婺源俞氏的文化底蕴是建立在徽文化和程、朱理学的基础上。从宋朝开始,徽州便是文风昌盛、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区。号称“东南邹鲁”、“程朱阙里”。宋代以后经济文化重心南移,使徽州占据了有利的地理位置。明清时期全国性商品经济的发展,则为徽商的称雄提供了广阔的舞台。\r\n巧合的是和上述浙江俞氏的越文化也发展到最昌盛时期。到明清时趋于鼎盛。徽文化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具有深厚的底蕴和杰出的成果,在全国领取风骚约有八百年之久。“徽学”,被誉为与敦煌学、藏学比肩而立的中国三大地方学之一。\r\n徽文化正是以历史上的古徽州府为核心,并扩展辐射到其他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现象。徽文化既是地域文化、移民文化、儒家文化,又反映着中华儒家文化的特性,具有典型性和标本价值\r\n朱熹是婺源人,也是婺源俞氏的开宗始祖俞昌的表兄。而朱熹的老师是理学大师程颐。朱熹的著作有70余部460多卷,创办书院27所,门生达数千人。朱熹是中国南宋时期最著名的理学家,又是继孔子之后最伟大的封建教育家。他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政治和文化都有着极大的影响。\r\n徽文化和越文化,一直是水乳交融的,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相互发展。历史上,徽州自设立地方政权以来,秦代属会稽郡,郡治吴县(今苏州),至唐代属浙西道,治杭州;宋代属江南东路,治苏州;元属江浙行省,治杭州;明属南直隶江南应天府,治苏州;一直到清康熙年间才属安徽省。徽州历史上一直以新安江通往杭州的水道作为生命线,解放后因为修建新安江水电站,航道阻断,两地交往才稀疏了\r\n自古以来,婺源一直属于徽州府的管辖范畴,不仅在地理上同属黄山山脉,而且在经济、文化上和徽州其他各县是同为一体的。问题是,婺源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划为江西,1947年以后,经胡适的奔走努力,始又划为安徽,但刚解放又划为江西。徽文化少了婺源,就不能成为完整的徽文化,而婺源离开安徽,就象流水断源。所以,婺源如能回归安徽,是对徽文化最好的保护。', '58.247.251.115', 0, 0, 0, 0, 0, -1, 0, 0, 0, 0, 0),欢迎光临 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http://www.chineseyu.com/Forum/) | 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