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搜索
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論壇 次坞 '民国丁酉版《暨阳俞谱》是中国当时卷数最多的宗谱之一'
查看: 4371|回复: 0
go

'民国丁酉版《暨阳俞谱》是中国当时卷数最多的宗谱之一'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楼主
发表于 2011-5-9 21: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5041, 12, 2169, 1, 'yujialin', 3, '民国丁酉版《暨阳俞谱》是中国当时卷数最多的宗谱之一', 1255150946, '民国丁酉版《暨阳俞谱》是中国当时卷数最多的宗谱之一(2009-10-05 10:36:06)\r\n\r\n
标签:家谱研究  
\r\n        \r\n    有消息称:现藏美国家谱学会1937年由孔德成等纂修的《孔子世家谱》,总计154卷,为民国时期中国人口资料保存最完整、家族成员最多、卷数最多的宗谱。应该说1937版的《孔子世家谱》,作为人口资料保存最完整、家族成员最多的宗谱,毋庸置疑。但卷数最多,却值得怀疑。\r\n    目前,收藏中国家谱最多的地区是上海,有18000种;其次是台湾和北京地区,分别为10234种和8102种。在国外,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也均有收藏。\r\n    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数量最多的是陈氏家谱,共2752种;其次是王氏家谱,共2317种。但陈氏也好,王氏也罢,作为从立宗第一世开始的统宗谱,最多也不会超过100卷。\r\n    笔者最近整理本族1933年版的一卷宗谱时读到卷首有一段弁言,后来一查,该弁言亦收录于《次坞俞氏》一书,但书中只是收录,没有作进一步分析与研究。\r\n    弁言相当于今天的前言、引言。1933年是诸暨次坞俞氏自1836年俞氏21族合谱以来第6次修谱,之间还有四次修谱记录,分别为清同治七年(1868)、清光绪九年(1883)、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民国六年(1917)。1933年修谱时族长为俞氏25世祖品方公(文家塘),修谱班子分监定(2人,为韫公、浚渊公)、纂修(2人,为韵琴公、乃恒公)、参定、总管、总理、督理、司事、理系、校对、执事,共计84人。他们挨班值日,轮流进行,从6月开始,11月结束,历时5个月完成。此次修谱计公谱8部,稿谱1部。每部共有198卷,其中仿欧式104卷、仿苏式70卷,另有文集22卷、从姓支谱2卷。另外还编修了私人宗谱4部,各派房谱176部。光是刊印费用就花了3000多银圆,相当于今天的24万元。(1927-1936年间,在上海猪肉平均每斤2角-2角3分钱,一银元可以兑换银币12角,也就是说一银元可以买5-6斤猪肉;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今天人民币80元)。当时新增男丁人口2892人,连同旧有男丁人口,共计7000余人,男女合计则超过了15000人。这在当时全国5亿人口中,占了三万分之一。\r\n    民国丁酉版的8部公谱,在“文革”时期均已散失,次坞镇珠稼坞村俞氏族人在2007年初从本镇凰桐村一村民那里赎回1卷流失的宗谱,该宗谱的谱脊上钤有“公谱”字样的蓝章,可以肯定这就是民国丁酉版公谱全套198卷中的其中一卷。\r\n    现在浙江图书馆2005年《浙江家谱总目提要》中记载民国丁酉版《暨阳次峰俞氏宗谱》残本藏有三处:①富阳市里山镇金星村俞国柱藏4卷,卷一:谱序、祠记、系图;卷二:系图;卷三、四:行传。②上海图书馆藏民国丁酉版《暨阳次峰俞氏宗谱》残本16卷,序号为9138。③浙江图书馆古籍部藏民国丁酉版《暨阳次峰俞氏宗谱》残本3卷,序号为2576。令人遗憾的是诸暨档案馆所藏民国丁酉版《暨阳次峰俞氏宗谱》残本50余卷及修撰年代更早的40余卷宗谱没有被《浙江家谱总目提要》所提及。可以肯定的是诸暨档案馆所藏民国丁酉版《暨阳次峰俞氏宗谱》50余卷残本是溪埭俞氏所藏的部分公谱,作为民国丁酉版《暨阳次峰俞氏宗谱》的主要编纂人和溪埭俞氏的族长,俞汝谐(即俞韵琴小太公)应该能够为溪埭俞氏争取到一套公谱。另外次坞村的俞氏宗亲那里还存有一些民国丁酉版的房谱残本,其中有一篇1933年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为俞氏写的谱序,在现存此版本的其他谱内均没有刊载,由于发现时,《次坞俞氏》首集已经出版,因此没有收录其中,而另一篇同一时期由戴季陶为俞氏撰写的谱序,则赫然在目。好在2008年出版的《次坞俞氏》续集则弥补了这一缺憾。\r\n    溪埭俞氏所藏的90余卷宗谱为什么会收藏在诸暨档案馆,也值得一叙。据溪埭俞氏族人俞关仁、俞祥宝回忆:上世纪80年中后期,诸暨市党史办的工作人员,为了收集更多有关俞秀松的史料和筹建俞秀松烈士陵园,四处走访知情人士,当时负责管理次坞乡镇文化的吕关海(次坞镇吕家村西湖口人)向他们提供了一个线索,并亲自带领他们来到溪埭村。俞关仁接待了他们,得知他们的来意后,他从村委储藏室的一个角落里拎出一麻袋的宗谱,由于文革以后保管不善,宗谱一直放在麻袋里无人问津,拿出来一看,这些宗谱已经发霉虫蛀,残破不堪,有的也已经结成块,根本无法翻阅,一时找不到俞秀松的相关记载,在这种情况下,市党史办的工作人员,主动要求整袋宗谱拿去借阅,并写了借条。这批宗谱拿到市里后,暂藏于诸暨档案馆,因为是俞秀松烈士的家谱,当时的市委领导对此事亦十分重视,后来他们花费万余元修复这批残破的宗谱,考虑到保存条件,他们又主动提出这些宗谱由诸暨档案馆永久保存收藏,得到了溪埭俞氏族人的同意。2004年溪埭俞氏重修家谱,需要复印的资料基本都源于诸暨档案馆所藏的那批宗谱。\r\n    据笔者了解,除1937年纂修的《孔子世家谱》外,萧山图书馆馆藏1948年版的《仙岩楼氏宗谱》、1921年版的《萧山来氏宗谱》,都可谓是大谱。其中楼谱共7函90卷,现存89卷(其中第47卷已于多年前被上海族人取走自行保存),来谱共50卷(总计60册、现缺1册)。另外,藏于北京图书馆1929年续修的《暨阳上林斯氏宗谱 》,也是一部大谱,共计69卷。但与民国丁酉版《暨阳次峰俞氏宗谱》相比,它们还是望尘莫及的。一部宗谱全套计有198卷,按平均每卷1.5厘米的厚度计算,那么整套宗谱相叠的话,就有近3米高,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r\n    创造这个“吉尼斯”记录的奠基人是鸿裳公(名銶),他是清道光丙申(1836)版《暨阳次峰俞氏宗谱》的主要编纂者,在他的创议下,诸暨、萧山、富阳三地63个村落的21族俞氏宗亲才开始联谱统宗,并从30世开始统一字辈。还在次坞九陇山麓(今次坞镇秀松中学内)修建了规模浩大的总祠——俞大宗祠(即古邘堂)。在之后近100年的5次续修中,俞氏后人遵循了鸿裳公的这一原则,因此民国丁酉版《暨阳次峰俞氏宗谱》才达到了这个空前绝后的规模。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办法收齐这套宗谱的全部,22卷文集更是不见踪影。\r\n    2001年,次坞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中断近70年的修谱工作才得到延续。但由于资料、财力、人力方面的多种因素,分居于诸暨、萧山、富阳三地的5万余名俞氏族亲已经无力联谱。因此1933年的那次规模浩大的修谱无论从哪方面讲,都可谓绝唱。而其所编的总数达198卷则超过1937年版的《孔子世家谱》154卷,因此可以说民国丁酉版的《暨阳次峰俞氏宗谱》是中国当时卷数最多的宗谱之一。\r\n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6dca4c0100fkz9.html', '115.120.1.150', 0, 0, 1, 0, 0, -1, 0, 0, 0, 0, 0),
为俞之道,漫漫也.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純文字版|中華俞氏宗親網 ( 苏ICP备09038417号 )

GMT+8, 2020-12-22 05:50 , Processed in 0.13444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Chinese YU VersionX1.5

© Since 2005 Chinese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