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名人录
[align=left][color=#000000][font=宋体][font=宋体](133, 35, 88, 1, '[/font][font=宋体]碧血冰刀', 20, '福建福清明朝进士俞璟', 1197550572, '俞璟字景明永东里人,登明朝景泰甲戌科进士,1454任广东佥事,赐封俞康璟父为文林郎监察御史.位于海口镇坊里村的“进士坊”,为表彰明代进士、里人俞璟而建造。该坊花岗岩结构,2柱单门3楼,高、宽各约5米。横匾阴刻有“广东按察司佥事前河南道监察御史俞璟”字样。横匾有阴刻“进士”二字,横匾上有阴刻“恩荣”二字。该坊整体由多块巨大的花岗岩垒叠而成,接缝严密,浑然一体,结构错落有致。', '61.131.95.183', 0, 0, 0, 0, -1, -1, 0, 0, 0, 0, 0),[/font][/font][/color][/align] (134, 35, 89, 1, '碧血冰刀', 20, '福清华侨俞定则', 1197550645, '俞定则福清永东里人,于宋末元初经商流寓交趾(越南北部),为表思乡之情,托里人带回《四景诗》抒发赤子之心,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福清有文字考证最早出洋的人。\r\n 《四景诗》\r\n 〈 春景〉 日暖泥融花盛开,阑干徒倚自徘徊。燕寻旧垒年年至,独有斯人在未回。\r\n 〈夏景〉 转地光阴夏景长,薰风摇动木花香。沙凫傍母眠方熟,遥想羁情忆故乡。\r\n 〈秋景〉 露菊新开玉宇秋,鸽原望断思悠悠。落霞孤鹜齐飞处,万顷沧波一叶舟。\r\n 〈冬景〉 岁暮江空信莫通,孝思宁不念吾翁。卧冰泣竹今难继,且让王祥与孟宗。', '61.131.95.183', 0, 0, 0, 0, -1, -1, 0, 0, 0, 0, 0), (135, 35, 90, 1, '碧血冰刀', 20, '福清俞昌腾.', 1197550746, '俞昌腾. 男. 1941.6. 福清音西镇玉峰村.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副厅级。', '61.131.95.183', 0, 0, 0, 0, -1, -1, 0, 0, 0, 0, 0), (136, 35, 91, 1, '碧血冰刀', 20, '福清俞慎初', 1197550810, '俞慎初(1915-2002),福建福清人。福建中医学院教授,当代中医学家,中医医史学家,教育家,国家级中医药专家,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学家、全国首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俞老早年从秦伯未习医。193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曾任《现代医药》月刊主编、上海复兴中医专科学校教务主任。建国后,历任福建省中医进修学校教务主任,福建中医学院医史教研室主任、教授,农工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从事医疗、教学、科研60余年。擅长中医内科,兼通妇、儿科。撰写专著20余部,其中《中国医学简史》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乙级奖,《中国药学史纲》获国家教委科技成果三等奖,《俞慎初论医集》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础研究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在海内外中医界享有盛誉。', '61.131.95.183', 0, 0, 0, 0, -1, -1, 0, 0, 0, 0, 0), (137, 35, 92, 1, '碧血冰刀', 20, '福清俞云波', 1197551877, '俞云波,男,1936年1月出生,汉族,籍贯福建省福清。印尼归侨,文化程度大学。1980年12月加入中国致公党。现任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国家二级大检察官,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国侨联副主席,致公党中央副主席,致公党上海市委会主委。 \r\n\r\n 1952年印尼回国,1960年9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1960年至1974年在共青团山西省委团校、山西省人民出版社、山西财经学院工作、任教。 \r\n \r\n\r\n1974年至1985年在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任讲师、副教授。1985年至1991年在致公党上海市委会工作,历任常务副主委、第一副主委。1991年4月至今任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1996年11月当选为中国侨联副主席,1997年6月起至今任致公党上海市委主委。1997年至今任致公党中央副主席。2001年11月晋升为国家二级大检察官。 \r\n\r\n 俞云波是上海市政协第六、七届委员,第八届常委,第九、十届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七、八届委员,第九、十届常委。', '61.131.95.183', 0, 0, 0, 0, -1, -1, 0, 0, 0, 0, 0), (138, 35, 93, 1, '碧血冰刀', 20, '福清俞昌檀', 1197551933, '俞昌檀(1892~1957)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出生于福清融城西园村。父其兰,清末任县学官,因见吏治腐败,辞官归田。兄弟3人,昌檀居次,姐妹1人名琼英。昌檀少时即参加劳动,以助家计。13岁时,父病逝,一家5口生活重担压在年幼的昌茂、昌檀兄弟肩上。昌檀16岁时,从事贩海盐及经营篾炭壳灰业务。20岁时与族亲俞昌奎等合资经营西门油行与协泉丰货栈。苦心经营,事业拓展,生产发达。\r\n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勒捐逼税,经营艰难。民国7年(1918年),他26岁时远渡重洋,侨居印尼。由于勤劳俭朴,精明能干,事事躬亲,且善于摸清行情,随机应变,慧眼独具,使所经营的远和公司日臻扩展。除经营布业及土特产外,又兼营房地产、橡胶、烟丝、砂糖、木棉等业务。成为福清旅外侨胞中的著名企业家。\r\n 从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昌檀富甲一方。他思想进步,热爱祖国。抗战初期,积极发动侨胞捐购飞机献给祖国抗击日军。民国28年,其长子兆斌在延安抗日大学结业后奉派赴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工作。次年被国民党特务拘捕,经陈嘉庚等多方营救,获释后返回印尼。昌檀毫无责怪之词,仍然支持兆斌参加印尼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r\n 在侨居地,他捐赠地皮1万多平方米和印尼币50万盾,支持玉融公会创立泗水侨众中小学校;解囊支持玉融公会购置地皮充作乡侨公墓用地,使泗水乡侨终有所葬。\r\n 他热爱桑梓,关心家乡教育事业,民国24年就捐赠巨款,营建校舍,创办西园小学。1958年,其遗孀、儿女承其遗志,捐款30万元,在福清城郊创办昌檀中学(后改为昌檀工业学校),同时又捐款30万元兴建福清华侨中学昌檀楼(教学楼)。1985年,其女华贞捐款13.5万港元建造西园小学教学楼;1989年又捐巨款为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原昌檀中学校址)建昌檀图书馆。\r\n 由于他支持进步,关心乡侨,热心公益,乐善好施,众望所归,在侨居地被侨胞推选担任泗水布商公会主席、泗水玉融公会主席等职。\r\n 共和国成立后,昌檀心怀祖国,毅然将侨居地资产交托女儿华贞经营管理。自带巨资于1953年回国,定居福州。投资于福建省华侨投资公司,为福建省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受到人民政府的欢迎和尊重,被选为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任省政协委员。\r\n 1957年秋,因患高血压病,不治逝世,终年65岁。', '61.131.95.183', 0, 0, 0, 0, -1, -1, 0, 0, 0, 0, 0), (139, 35, 94, 1, '碧血冰刀', 20, '福清俞雨龄', 1197551971, '俞雨龄,祖籍福清里美\r\n\r\n1,福清世联常务副主席\r\n2,新加坡佳福集团董事长俞雨龄\r\n3,印尼龄兄弟有限公司董事长', '61.131.95.183', 0, 0, 0, 0, -1, -1, 0, 0, 0, 0, 0), (140, 35, 95, 1, '碧血冰刀', 20, '福清俞鸿模', 1197552040, '俞鸿模(1908^1968)又名少歧,福清融城西园村人。曾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和复旦大学。民国22年(1933年)赴日本留学。\r\n在留日期间,积极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所领导的文艺团体的活动。民国24年,与留日同学张香山、肖岱等编辑《东流》。在业余时间从事写作,先后在报刊上发表数十万字中短篇小说,并在东京出版社出版中篇小说《炼》。\r\n民国25年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七?七”事变前回上海,旋即赴印尼任茉莉芬中学国文教员。\r\n民国27年,鸿模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文书。不久,在艾思奇等的倡议和帮助下,到汉口创办海燕书店,出版进步文学书刊。民国28年,得新知书店总经理徐雪寒的指示,到香港筹办新知书店香港办事处。鸿模从印尼带回所分得的家产1万银元,全用于开办书店和充作革命活动经费。\r\n同年冬,鸿模回到上海。翌年,海燕书店在上海复业,先后出版了《地下》、不前夜》等30多种进步书籍。日军侵占上海租界后,新知书店和海燕书店均被迫停业。这时,他为新四军做了几个月秘密工作。\r\n抗日战争胜利后,海燕书店又复业,继续出版郭沫若的《少年时代》、《革命春秋》、《今昔蒲剑》等进步书籍。共和国成立后,出版了《苏联文学史》、《新儿女英雄传》等书籍80多种。\r\n1951年,根据第一次全国出版会议关于“专业、分工、集中”的方针,海燕书店与郭沫若的群益书店、任宗德的大孚出版社合营,成立上海新文艺出版社,鸿模任副社长,后又任古典文学出版社副社长、出版文献资料编辑所编审。\r\n“文化大革命”期间,鸿模惨遭迫害,不幸于1968年3月17日逝世”,终年61岁。', '61.131.95.183', 0, 0, 0, 0, -1, -1, 0, 0, 0, 0, 0), (141, 35, 96, 1, '碧血冰刀', 20, '福清俞洪庆', 1197552084, '俞洪庆(1919-1961)福清海口镇挡头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读过小学,参加革命前务农,兼做些小生意。\r\n民国30年(1941年)4月,参加陈金来领导的福清抗日游击队,5月奉命以爱国游击队参谋身份与撤到龙高地区活动的平潭县长罗仲若游击队谈判,并达成合作抗日协议,游击队改番号为福平沿海抗日游击队第八中队。同年8月4日,在长乐琅尾港伏击日军的战斗中,任“敢死队”副机枪手,奋勇杀敌,荣立战功,受到嘉奖。翌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5年6月任中共福长林工委书记。次年3月调闽中地委任机枪警卫班班长。4月,参加龙高暴动未果,转移到莆田,加入闽中游击纵队,任第一中队(福清队)队长。民国37年6月,任中共闽中地委委员,兼中共福清县委书记,回县领导组织武工队,开展“挖蒋根”反“三征”斗争,恢复发展了基层党组织,发展壮大了游击武装力量。民国38年6月,兼任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副参谋长,积极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福清及闽中各县。8月16日,福清解放,俞任县长。9月南下干部到位,改任副县长。同年11月调闽侯地委工作。1952年调华东工业部上海锅炉厂,先任“三反”打虎队队长,“三反”结束后,任锅炉厂党委书记。后调任上海中华烟厂党委书记。1961年病逝于上海。', '61.131.95.183', 0, 0, 0, 0, -1, -1, 0, 0, 0, 0, 0), (142, 35, 97, 1, '碧血冰刀', 20, '福清俞肇兴', 1197552132, '俞肇兴(1901-1989)字奋初。清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十六日(1901年8月29日)出生于福清海口镇梧屿村。清宣统元年(1909年)就读私塾,继之就学于福清县立小学、融美小学、福建省立侨校。民国7年(1918年)间,海口地区遇7又月大潮,梧屿、东荞、里美等村一带海堤冲决,田园淹没,历时10年民不聊生。民国16年,北伐军入闽,肇兴一面具文上报,为民请命,请求贩济;一面发动民众自救,筑堤浚河,重建家园。\r\n民国14年,肇兴任海口小学教员,翌年升学福建大学(后改为私立法律专科学校)。民国16年,北伐军入闽,肇兴在学校积极响应,组织青年学生,打击土豪劣绅,惩治渔霸,并发动民众开展反对种植鸦片、强征鸦片捐的运动。与此同时,还参与组织留省学生同乡会,利用寒暑假回乡开展爱国宣传,发动群众抵制日货,惩办奸商。民国18年,肇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法律专科学校,翌年即赴日本国留学。\r\n民国21年,肇兴自日本回国后,任国民党福清县党部整理委员。时值海口地方恶霸以“通匪聚匪”罪陷害共产党员夏淑琼一家,肇兴闻讯即多方奔走,极力营救,使夏淑琼免于遭难。民国22年,十九路军在福建举行反蒋事变,肇兴积极参与,任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文化委员会农运干事。事变失败后,再度东渡日本留学。\r\n民国24年回国,参加广西“六?一”反蒋事变,受命任新一师政训处少校科长。事变失败后,肇兴转入广西省教育厅工作,兼任《广西日报》副刊政治专栏主编。同年秋,请缨北上,参加抗日。在河南演川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任大队中校主任指导员。民国27年10月任河南第四游击队政治部上校主任。在赴大别山途中,他组织医疗队,抢救抗日负伤将士。同年12月,因曾与新四军后方办事处主任郑位三联系,共同抗日,并拨军盐供应新四军,被国民党当局以“通共”罪拘捕入狱,至翌年2月始获释。旋因原安徽省毫县县长熊公烈投敌,肇兴临危受命,出任毫县县长。上任伊始,县城沦陷,即率本县军政人员到毫南敌后,发动群众,响应中共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改编民军,改造“黄枪会”等帮会组织,渗加抗日。并密遣亲信与新四军领导大陈毅等建立联系「共商抗日大计。至今,安徽毫县人民仍称肇兴为“抗日县长”。这时,驻河南的国民党第七路军一个团官兵起义,开赴安徽涡阳,途经毫县,国民党密令截击。肇兴不顾个人安危,连夜派人通知起义军,使该军得以安全过境。因而民国,29年生月,又以所谓“违令通匪,庇护奸党”罪,再度被捕入狱。\r\n在毫县任内。肇兴眼见把河(淮河支流)年久失修,河床淤塞,遂组织毫县群众疏浚河道,费百万工日。翌年淮水泛滥,邻县均遭洪害,唯毫县安然,群众咸感其浚河之德。肇兴在狱中闻讯,赋诗寄情:“狱中人植甘棠柳,一浓荫婆婆拂路人。”-\r\n民国31年2月,肇兴出狱后携眷回归故里。只住一周广又因国民党地方当局指使人散发传单,说什么“肇兴因通共潜逃回乡”云云,因而被迫离家奔赴永安县(抗战时,省会所在地)。同年8月,任福建省经济建设委员会设计委员。翌年4月,改任福建省物资管制会专员。同时与沈震等人一起创办东南出版社。越一年,转任福建省建设厅第一科科长。民国34年,接任林森县(现闽侯县二县长、次年2月,调任将乐县县长。在永安和将乐县任职期间,先后营救被捕和通缉配共产党员俞肇清、王其珠、吴启江、一俞建浓等多人。一民国37年初辞去将乐县长职务合声年4月就任福建省财政厅视察员,直至翌自''3泪离任。\r\n共和国成立后,肇兴在福州创办海燕斗店(后改名东南书店)。1955年因受胡风“五革命”案牵连,入狱10个月。1957年12月又因“大鸣大放”事被捕。1961年由人民乳_隐骊朴右如徐荆6年.1963年获释。1983年落实政策,得到彻底平反。\r\n肇兴于1980年12月至1985.:年任福清县政协委员,1980^-1989年11月任福建省义史馆馆员,1981年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福州市委常委,1985^1989年任民革福州市委顾问。肇兴热心家乡公益事业、曾与陈亚泉、陈云官等人联络海外乡亲,为建设家乡做出巨大贡献。\r\n1989年11月5日逝世,终年89岁。', '61.131.95.183', 0, 0, 0, 0, -1, -1, 0, 0, 0, 0, 0),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