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搜索
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論壇 绍兴 '黄敬在红色根据地-摘自《天下俞氏第一家》'- '知俞先生 ...
查看: 5175|回复: 0
go

'黄敬在红色根据地-摘自《天下俞氏第一家》'- '知俞先生'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楼主
发表于 2011-6-3 15: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510, 50, 257, 1, '知俞先生', 11, '黄敬在红色根据地-摘自《天下俞氏第一家》', 1198923908, '

黄敬在红色根据地

知俞先生

\r\n193711月,黄敬上了五台山出任中共晋察冀区委员会书记。他的前任是彭真。在黄敬上山前二个月,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共谈判成功,红军改变为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建立抗日根据地,急需大批干部。当时的抗日根据地还没有成形,越深入敌后,根据地就越扩大。所以工作的调动是很频繁的。黄敬1938年春任冀中区党委书记。他的前任是120师长贺龙。贺龙是冀中区军政委员会书记兼冀中军区司令,抗战时,通常是军队打下地盘,交于地方管理,再继续推进。区党委驻地在河间县张庄。冀中,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平汉、平津、津浦、石德四大铁路干线之间,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像插入敌人心脏的尖刀,成为兵家必争之地。\r\n他的军事搭档是吕正操。吕正操,1905年出生,早年参加东北军,抗战爆发后,任53691团团长,19375月入党,193710月宣布起义,组建人民抗日自卫军。后担任冀中军区司令,黄敬任政委。他们组织群众,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在短短的六个月,就控制了冀中平原38个县,战果辉煌。如果需要体会一下当时的气氛,六十年代有大量的电影、小说,都真实反映了冀中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情景,电影有《地道战》、《地雷战》、《三进山城》、《平原游击队》、《回民支队》《小兵张嘎》。小说有《烈火金刚》、《平原枪声》、《野火春风斗古城》、《敌后武工队》、等等。都是讲发生在抗日战争中,黄敬领导的冀中地区的真实事迹。\r\n敌后斗争是残酷的,艰苦的,他上任后,几乎每年都要面临一场大的战役。1938年的秋季反扫荡战役、1939年的反扫荡战役,1940年春、夏两季的反肃正建设计划战役,在粉碎了敌人肃正建设计划后,冀中区也出动了20个团参加“百团大战”。后又经历了1941年的春季反扫荡战役、最激烈的是1942年的“五一反扫荡战役”,这是黄敬参加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最残酷的战争。由日本华北侵华司令岗村宁次大将亲自指挥,调集号称十万敌伪军,分四路围攻冀中区,黄敬、吕正操率军民抵抗,由苏振华接应,跳出敌人的包围圈,顺利撤退到冀鲁豫区。苏振华时任冀鲁豫军区政委。建国后,苏振华授上将任海军司令。\r\n同月31日,五台山的八路军总部,遭日寇偷袭而打散,八路军参谋长左权将军牺牲。八路军总部解散,吕正操带五个团,赴晋西北策应。他是黄敬从政以来合作时间最长的战友。建国后,授上将,任铁道兵司令、铁道部部长。\r\n黄敬则留在冀鲁豫区,担任冀鲁豫区党委书记。他的前任是张霖之改任副书记。张霖之,建国后任三机部部长。煤炭部部长,1967122被红卫兵用皮带活活抽死,他是文革开始后,第一个死于暴力的部长\r\n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位于平汉路以东,津浦路以西,德石路以南,新黄河以东,横跨河北、河南、山东三省广大平原一百余县,是联接华中、华东、华北和延安的交通枢纽,也是我党在华北敌后打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战场之一。在抗日战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r\n1942年是是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最困难的时期,日寇连续不断对解放区扫荡,第十战区胡宗南几十万大军包包围了陕甘宁边区,刚经历了冀中区“五一”大扫荡的黄敬,甫上任,在冀鲁豫又遇到日寇发动的秋季大扫荡,1942927日军出动3259两个师团进行围剿;194310月,日军出动一万五千军队,又对冀鲁豫区进行大扫荡,这次得到情报,预作安排,主力跳出了敌包围圈,转移到内黄西南地区。这时日寇已是强弩之末,以后再也无力对根据地发起扫荡了。\r\n1944年冀鲁豫区与冀南区合并,成立中共中央冀鲁豫分局,黄敬任书记,宋任穷、杨德志、苏振华任委员。应该说,黄敬的地位是稳固的,成缓慢上升之势,因为当时和他一起共事的,如万里是第十一分区地委书记;段君毅是第八分区地委书记;赵紫阳是滑县县委书记。1952年,黄敬任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时,段君毅是副部长,黄敬去世后,段君毅继任部长,粉碎四人帮后出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r\n由于长期的地下工作和根据地激烈的对敌斗争,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亢奋状态,1944年起,黄敬患有一定程度的精神强迫症,急需休息治疗,于是回延安治疗。在延安住了两年,一边休息,一边治疗,一边学习。治疗期间,江青在征得毛泽东同意,曾两次区医院探望。毛泽东对黄敬病情很重视,专门设立“黄敬治疗室”提供了当时延安所能办到 的最好的医疗条件。黄敬因病没有出席党的七大。\r\n1945年召开的七大,刘少奇作政治工作报告,提出了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在党史具有重要意义。而较早提出毛泽东思想的人是黄敬,1982年中央理论刊物《文献与研究》第一期刊文证实了这一事实。定义毛泽东思想,是很严肃的大事,一定要有相当地位的人来提出,周恩来不能,他不是理论家,朱德也不行,他只是军事家,黄敬更不行,位卑资格浅。只有像刘少奇这样的既身据高位,又有很高的理论水平的人提出,才会被全党接受。\r\n1946年冬天,回到阜平,出任晋察冀边区财经办事处主任。这是一项过渡性的职务,大病初愈,需要减压。\r\n1939年,黄敬同范瑾是在冀中河间根据地结婚。范瑾是黄敬的同乡,浙江绍兴人,1919年出生,原名许勉文,从小在南京长大,少年时在南京中央大学实验学校读书,1936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地质系。范瑾考入大学只念了一年书。1837年,抗战爆发,中央大学内迁,范瑾经武汉到延安,和江青到达的时间相差不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政治部前线记者,后调入前线冀中区,任冀中导报社社长兼晋察冀日报社编委。文革中“三家村”的邓拓是她的顶头上司\r\n坊间称,范瑾是范文澜的妹妹,或是为甥女,但无从考证。也有文章说,黄敬在青岛时,曾经和青大校医室主任邓仲纯的女儿邓宛生有过一段婚姻(而邓宛生的妹妹是曹禺的原配夫人邓译生),从时间说,黄敬到青岛已经是1930年冬天,不久就认识了江青,19319.18事变后入党,以后才和江青同居,一直到19337月,黄敬因叛徒出卖被捕。冬天才被营救出狱,后来去了上海找到江青,1934年春天,又面临被捕的危险,才去北平。这个传说,从时间上讲,也经不起推敲。\r\n范瑾和黄敬婚后生有三子二女;以序为:俞强声、俞敏声、俞正声、俞慧声、俞慈声\r\n黄敬在47年出任晋察冀中央分局副书记、晋察冀军区副政委等职。分局书记是聂荣臻,1948年夏任中共中央华北局委员、华北军区后勤司令部政委,华北人民政府企业部部长。1949年初天津解放后,黄克诚任军管会主任,谭政、黄敬任副主任。天津市委书记是黄克诚,三个月后,黄克诚率解放大军南下,任湖南省委书记。黄敬担任他少年生活、学习过的, 中国第三大城市——天津市委书记兼市长。当时天津领导人号称三黄,黄克诚、黄敬、黄火青。后黄克诚授大将,但1959年,被打成彭德怀集团分子;谭政授大将、国防部副部长;黄火青,则任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夫人范瑾调天津任天津日报社社长。\r\n ', '58.247.250.241', 0, 0, 0, 0, 0, -1, 0, 0, 0, 0, 0),

为俞之道,漫漫也.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純文字版|中華俞氏宗親網 ( 苏ICP备09038417号 )

GMT+8, 2020-12-22 04:42 , Processed in 0.14960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Chinese YU VersionX1.5

© Since 2005 Chinese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