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0-11-20
- 注册时间
- 2010-11-29
-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10550
- 精华
- 164
- 帖子
- 1965
  
|
(2894, 45, 1225, 0, '知俞先生', 11, '', 1215737851, '星星对蒙宗俞氏的研究较深,\r\n俞延玉其父葬回河北河间.追封河间郡公.俞廷玉的父亲是谁?\r\n俞通渊的后人定居在甘肃凉州(威武市),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是武将,征战西北,马革裹尸。是否还有别的历史资料来佐证?星星说:俞通渊的后人主要分布在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阿拉善盟,新疆的木垒县奇台县、吉木萨尔县、玛纳斯县、精河县等.其余分布全国各地及海外许多国家和地区 。\r\n这是俞氏在西北分布的不多的记载,作为一个线索,能够进行挖掘研究,这是俞氏融合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个重大课题。', '58.246.235.130', 0, 0, 1, 0, -1, -1, 0, 0, 0, 0, 0),
(2895, 45, 1225, 0, '俞星星', 31, '', 1215743346, '知俞先生您好,我昨天已经和提供这个资料的新疆俞元生宗亲做了电话交流,他的原意是说根据甘肃凉州俞氏宗谱的记载,俞廷玉葬回了河间,后来追封为河间郡公,由于其用词含糊不够准确容易被人误读为是俞延玉其父葬回河北河间.但这个说法应该是错误的,因为俞延玉战死于元末,他死时河北河间还在元朝统治之下,他是不可能葬到那里去的.何况延玉公家族并不是来自河间的俞氏.俞廷玉的墓在安徽安庆八卦门,过去在巢湖和南京雨花台有衣冠冢(已毁).据新疆玛纳斯县俞元生宗亲说甘肃凉州的俞氏与四川西昌和攀枝花的俞氏是近支,同为通渊三祖后裔,西昌和攀枝花的是通渊长子后裔,甘肃凉州的是通渊次子之后.甘肃凉州俞氏宗谱中对俞廷玉公的身世\\家庭没有任何记载,只说原来生活在凤阳方向,元末避难来庐阳巢县,为巢县望族,后天下大乱组织地方武装自卫,参加群雄混战,后帅舟师随明太祖渡过长江,东征西战,立功画阁.甘肃凉州俞谱没有记载廷玉公的早年身世和家庭\\家族\\父母\\兄弟情况,也没有交代堂号郡望.', '118.120.7.110', 0, 0, 0, 0, -1, -1, 0, 0, 0, 0, 0),
(2896, 45, 1225, 0, '俞星星', 31, '', 1215746576, '顶楼的这个帖子是我转帖的,由于是原文转帖所以有些错别字不好擅自改动,我也认为该支甘肃俞氏确为俞廷玉\\通渊后人.查有明一代,总兵官一职自始至终。但考诸史料,其间变化颇多,情况也非常复杂。朱元璋起兵之初至建文朝,总兵官之授,专以委任出兵征讨之大将,故徐达、常遇春、蓝玉、李景隆等皆历是职。然兵兴则授,事结则收。镇守一地的专职总兵官之设则始于成祖永乐初,其时尚在建文四年,革除后称为“洪武三十五年”。考《大明会典·兵部九》卷126:“凡天下要害地方,皆设官统兵镇戍。其镇一方者,曰镇守……其总镇,或挂将印或不挂印,皆曰总兵。”据《大明会典》记载,共计设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宣府、大同、山西、廷绥、宁夏、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广、广东、南直隶、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山东23镇。然《会典》于其始设之年皆曰“旧设”而无考。洪熙元年颁制谕及将军印于边将。云南总兵官佩征南将军印,大同总兵官佩征西前将军印,广西总兵官佩征蛮将军印,辽东总兵官佩征虏前将军印,宣府总兵官佩镇朔将军印,甘肃总兵官佩平羌将军印,交耻总兵官佩征夷副将军印,宁夏佩征西将军印。甘肃右副总兵守凉州.分守参将四人,曰庄浪左参将,曰肃州右参将,曰西宁参将,曰镇番参将.守备十一人,坐营中军一人.', '118.120.7.110', 0, 0, 0, 0, -1, -1, 0, 0, 0, 0, 0),
(2897, 45, 1225, 0, '俞星星', 31, '', 1215746825, '以明代甘肃右副总兵守凉州辖青海西宁参将的史料来分析,青海俞氏的来源可能与此支俞氏有关.\n\n[ 本帖最后由 俞星星 于 2008-7-11 11:31 编辑 ]', '118.120.7.110', 0, 0, 0, 0, 0, -1, 0, 0, 0, 0,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