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搜索
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論壇 江苏省 南京六合区横梁镇太和堂俞庄先祖追朔
查看: 4975|回复: 5
go

南京六合区横梁镇太和堂俞庄先祖追朔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8 19: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求教 家谱上所记载的婺源西溪为何处?'我的老家位于南京六合县横梁俞庄,据我从家谱的世系图上看到是从婺源迁棠(今六合)。其婺源始祖为俞文达,乃宋兴国举,方正孝廉。据谱书上记载,历代先祖均葬于西溪乾山处,不知为何处?今何在?望今婺源俞姓同宗知晓者告知!为感!
       婺源迁棠俞姓简脉, 婺源是否有过两个俞文达举人?明代1571年 俞文达?据我处家谱上记载,我处婺源一世祖为俞文达,却是宋兴国年举人,不知楼上的俞文达和我婺源一世祖俞文达是否为同名不同代的两人, '南京六合区横梁镇俞庄俞姓婺源一世祖俞文达', 1239171581, '俞文达本人为宋兴国年举人,自跗祖算来是111世,其向上父亲为俞眉仙,爷爷为俞爽远;其向下儿子为俞良、孙子俞季直,具体可见下图。如有同宗人不妨一起研究。
       南京六合区横梁镇俞庄先祖追朔,先祖俞纵公的父亲是爽公,爽公的父亲叫躬公,躬公的哥哥就是慎公,而彦公就是慎公的儿子。我们位于横梁镇的俞庄就是从俞彦这一脉传下来的,包括后来的婺源一世祖文达公、婺源十世祖君选公和迁棠(南京六合)的始祖承恩公。具体可见以下世系图,
        请教各位婺源俞姓朋友?可知古代婺源是否有叫安吉村的地方?还有溪西、溪南是个地方名还是一个方位,这些都是家谱上记载先祖安葬之处。我处此分支乃宋兴国年俞文达
         南京六合横梁太和,老家南京市六合区横梁俞庄,全村共计70户500人左右,迁棠(六合)一世祖为俞承恩,在横梁已经繁衍15代。最初的婺源一世祖为宋兴国举俞文达(不是明代举人俞文达),如果从跗祖算来截止到文达公正好是111代,而到迁棠一世祖已经是135代,到我辈已经整150代了,据我从谱书上查阅,我们这支最早是伯牙公兄弟伯威(63世)之后裔,后来到慎公(晋太康年间)之孙允公和慎公的兄弟躬公之孙纵公和超公时同为90世(晋代)。纵公居宣城,超公居吴县,而我们此脉即为允公之后裔。到建侯公(南北朝)时已是93世,往后到109世爽远公和另两个堂兄彰公与绩公时已到了后五代时期,其中彰公卜居铜陵,为铜陵俞姓始祖;绩公卜居璲安,为璲安俞姓始祖。而爽远公之孙就是俞文达(111世),为六合横梁俞庄的婺源一世祖。文达公之后到通江、通海、通渊、通源,为俞姓125世,其中通江为彦诚公之子,通海、通渊、通源为廷玉公之三子。而我此脉为通江之后,现南京主城区很多应为通海、通渊、通源之后。到俞承恩(135世)后迁棠(今南京六合)繁衍到现在已经15代,也就是说我辈已经是俞姓第150代子孙了。希望大家相互沟通,勿忘先祖。不知以上能否会给苏皖一带的俞姓朋友有所帮助。如有疑问可以与我联系 QQ:120312096
为俞之道,漫漫也.

Rank: 9Rank: 9Rank: 9

沙发
发表于 2011-1-8 20:01 |只看该作者
         廷玉公的祖上来, 廷玉公的父亲是智全公,祖父为师鲁公,曾祖父为婺源十世君选公(时任扬州太守)可见谱书世系,除了家谱上提到的先祖葬处安吉村,还有仁寿村。另外迁棠一世祖俞承恩是从婺源星溪迁出,此星溪目前为婺源何处?还有明代永乐年后婺桥在何处?
       感谢楼上的指点!我就是想找到在婺源的同属俞文达一世祖家族的宗亲!'就是非常困惑!记得谱上记载迁棠一世祖俞承恩由于战乱从婺源星溪迁出的,我处谱书记载廷玉公之上下各代世系探, '廷玉公往上推为智全公-师鲁公-君选公-动公-思谦公-应符公。。。。向下为通海、同源、通渊-光祖、光昭、光孝-宗礼、宗信、宗义-德麟、祥麟、瑞麟。。。。上下还有很多,不一一类推。具体见世系。'我处谱书记载廷玉公之上下各代世系探, 我处谱书记载廷玉公之上下各代世系探究。
'俞通江--俞通海、俞通渊、俞通源的堂兄, 也许大家对俞通海、俞通渊、俞通源三兄弟非常了解和熟知,据我处谱书上记载,其实他们三兄弟还有一个堂哥,也就是俞廷玉哥哥俞彦诚之独子俞通江。
           位于南京六合区横梁镇的俞庄就是俞同江之后裔。见谱图, 知俞先生说的极是,俞姓分支太多,需要长久、耐心、但有序的归结和整理!果然精妙!拜星溪十友;河间四公。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婺源人俞靖(韩村人?),字宋佑,学以砺行,晚年号“西郊老人”,与朱松(朱熹的父亲,进士出身,官秘书省正字、司勋吏部郎,学者称“韦斋先生”,著有《韦斋集》)等人为“星溪十友”。下联典指明代濠人俞廷玉,元末与赵普胜在巢湖结寨,拥有一支水军。后归附太祖,因功官至佥枢密院事,攻安庆时战死,追封河间郡公。他三个儿子通海、通源、通渊都被封为公、侯。些许此联会提供部分答案
为俞之道,漫漫也.

Rank: 9Rank: 9Rank: 9

板凳
发表于 2011-1-8 20:02 |只看该作者
        唐歙县绍公六世孙俞献可、俞献, 与迁棠婺源一世祖俞文达为同辈俞献卿,字谏臣,歙人。少与兄献可以文学知名,皆中进士第。献可有吏称,历吏部郎中、龙图阁待制。献卿起家补安丰县尉。有僧贵宁,积财甚厚,其徒杀之,诣县绐言师出游矣。献卿曰:“吾与宁善,不告而去,岂有异乎?”其徒色动,因执之,得其所瘗尸,一县大惊。再调昭州军事推官,会宜州陈进乱,象州守不任事,转运使檄献卿往佐之。及至,守谋弃城,献卿曰:“临难苟免,可乎?贼至,尚当力击;不胜,有死而已,奈何弃去。”初,昭州积缗钱钜万,献卿尽用平籴,至积谷数万,及是大兵至,赖以馈军。改大理寺寺丞,为本寺详断官。历知慎、仁和二县,再迁太常博士、知南雄州,徙潮州。http://www.wenhuacn.com/lishi/shiji/20songshi/300.htm从以上家谱上可知,星溪十友 靖公就是俞文达的曾孙。
       六合、铜陵、璲安一带部分地区俞姓始, 老家南京市六合区横梁俞庄,全村共计70户500人左右,迁棠(六合)一世祖为俞承恩,在横梁已经繁衍15代。最初的婺源一世祖为宋兴国举俞文达(不是明代举人俞文达),如果从跗祖算来截止到文达公正好是111代,而到迁棠一世祖已经是135代,到我辈已经整150代了,据我从谱书上查阅,我们这支最早是伯牙公兄弟伯威(63世)之后裔,后来到慎公(晋太康年间)之孙允公和慎公的兄弟躬公之孙纵公和超公时同为90世(晋代)。纵公居宣城,超公居吴县,而我们此脉即为允公之后裔。到建侯公(南北朝)时已是93世,往后到109世爽远公和另两个堂兄彰公与绩公时已到了后五代时期,其中彰公卜居铜陵,为铜陵俞姓始祖;绩公卜居璲安,为璲安俞姓始祖。而爽远公之孙就是俞文达(111世),为六合横梁俞庄的婺源一世祖。文达公之后到通江、通海、通渊、通源,为俞姓125世,其中通江为彦诚公之子,通海、通渊、通源为廷玉公之三子。而我此脉为通江之后,现南京主城区很多应为通海、通渊、通源之后。到俞承恩(135世)后迁棠(今南京六合)繁衍到现在已经15代,也就是说我辈已经是俞姓第150代子孙了。希望大家相互沟通,勿忘先祖。不知以上能否会给苏皖一带的俞姓朋友有所帮助。本文原先发表于本网其他栏目,现因本栏目开通,移到此处更为合适。需要声明的是,标题中特别指出只能是部分地区的始祖,而不是全部,毕竟分支太多。
       我也是姓俞的,好少, '我也是姓俞 的,但却不知道家谱的事啊,'出谱的活动中每个人感受最多的是一种血脉相连的亲情。那样的场面,每年能够经历一次,其实是俞姓族人的骄傲“星溪十友”俞靖公,到底谁的后代?提出这样的问题,您也许非常不以为然,婺源开宗始祖公认为是昌公,因此很自然的大家就会觉得靖公当然是昌公的所繁衍的后代。可是,据婺源迁棠(六合)横梁镇俞庄的家谱记载,却并非如此。在俞庄家谱的世系图记载中很明晰的记载着靖公上下世宗关系,靖公向下有二子,为俞恭、俞讓,靖公向上血脉依次是俞季直-俞良-俞文达-眉仙-爽远-硕-佺-。。。-允公,累计到允公共上推24世,而允公和纵公、超公两兄弟为相同辈分。如果按照公认的说法,俞纵十七世孙俞昌奉父亲俞植之命,从歙县黄墩迁婺东万安乡千秋里四都长田(今潋溪一带)定居。婺源俞氏由此形成。俞昌即为婺源俞氏始祖。那么我们可以按照家谱推算出 允公 的17世孙就是俞佺,也就是说俞佺和俞昌其实是相同辈分的。因此,如果横梁俞庄家谱记载正确的话,靖公应该是和纵公、超公同为堂兄 的允公之后代,而非纵公的后代。当然,这一论断仅仅是根据一庄之家谱记载得出的结论,还需要同宗朋友多方查询史资记载予以证实。
为俞之道,漫漫也.

Rank: 9Rank: 9Rank: 9

地板
发表于 2011-1-8 22:12 |只看该作者
        南京六合俞庄和江西瑞金部分俞姓源出于一, 因偶然的机会,从网上看到瑞金俞姓宗亲俞登霞老师06年的帖子,说的是其始祖情况。经过和俞老师的电话联系沟通后,惊喜的发现南京六合横梁镇俞庄和江西瑞金俞老师两处的俞姓同是出自于一个始祖,即宋兴国年的俞文达。文达公之子俞良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季直,次子若著。季直子就是星溪十友的靖公,若著的儿子据我处谱书记载为钧公、衡公,但据瑞金的俞登霞老师处谱书记载有三个儿子,当然包括钧、衡在内。俞老师作为俞氏宗亲联谊会的副会长,德高望重,博学多识,且为了俞氏宗族费心费力,令人敬佩。为了方便联谊会的研究,我已将我处的部分世系图、人物年表、谱序等有关资料复印件邮寄给俞老师,希望能对俞氏的研究有所帮助。
为俞之道,漫漫也.

Rank: 9Rank: 9Rank: 9

5#
发表于 2011-1-8 22:36 |只看该作者
       不必客气,只要有助于俞氏宗亲寻根问祖,共享这些资料也就有意义了,'中华俞氏宗亲网,请不要让我们失望, 第一次接触俞氏宗亲网是一个多月前,当时为能有这样的一个俞氏宗亲交流平台而倍感骄傲。这些日子以来,只要有空,几乎每天都上网看看,好像是我们的网上家园一样,每天都要回家走一走,看一看。可是一段时间之后发现网络的人气不是很高,人流量很小,不免让人灰心失望。细细想来,应该还是我们自己的原因吧。没有多少更新,没有联谊总会的后续资料支持和上传,怎么能够吸引大家的参与热情。但愿总会的有关领导给予网站更多一些的实质上的支持,比如总会可以上传一些自己掌握的主要分支族谱的资料、世系图、人物年表、谱序、采访记录、图片视频等最新情况。其实,网页的栏目分类并不缺乏,只是缺乏更多的更新的资料和内容。现在网络如此方便和快捷,希望总会相关部门、不同年龄、不同地区的俞姓同宗们共同团结起来,好好利用这样好的交流平台,珍惜这样的机会,开诚布公、团结协作共同建设好我们的这一片精神家园!不要等到哪一天,所有人都灰心失望,宗亲网里也杂草丛生的时候,就真是令人痛心了!也呼吁全国的所有俞氏宗亲主动上传自己家谱资料,为实现真正的全国联谱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为象俞登霞老师那样默默为俞氏宗族奉献的宗亲们说一声:辛苦了!你们的努力,全国的俞姓宗亲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r\n同时请你们首先要记得多保重身体,这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令人惊叹的俞氏先祖!我处保存有自跗祖(一世祖)到我处芳字辈(一百五十世)累计4500年左右的完整的俞姓世系图,此图我已经复印转赠给中华俞氏联谊总会俞登霞副会长,以便于老一辈俞学专家们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我要说的是,经历了几千的年历史长河,横跨南北东西,甚至海外,我们的俞氏先祖饱经磨难,历经沧桑,居然还能保存、延续、记载、整理出如此完整的俞氏世系情况,实在令人惊叹!这其中付出的巨大代价,甚至是生命都不能承受的。记得家族的长辈们说过,为了避免文革对谱书的破坏,家族中的谱书保存者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几千年来,正是由于这样一种强烈的宗亲使命感驱使着我们的先祖历经天灾、人祸而依然能够为我们留下这些珍贵的遗产!太和堂 联系方法,欢迎俞氏宗亲一起交流和研究。江苏南京 俞品峰电话:13914747178  QQ:120312096
        文字辈的十八房到底有那些人?婺源的宗亲,能否告知所谓文字辈的十八房到底包括那些人?他们是亲兄弟关系还是堂兄关系?\r\n我所查阅到的只有俞文远、俞文明,其他不解,希望大家告知,,谢谢!另我处婺源一世祖为俞文达,为宋兴国年间举人,不知和所谓十八房有何关系?种种疑问希望婺源有详细家谱记载的宗亲不吝赐教!QQ:120312096 南京 俞品峰
        伯牙公的千古之谜, 根据南京六合横梁俞庄的家谱记载,自春秋战国以来的俞姓后裔皆为伯牙的兄长伯威公的后代,伯威的之后依次为蔼-雄-祐-度宽(秦代)-峥-旭-匡之(汉代)-冠英(汉元平官臨淮太守)。。。。等。伯威、伯牙兄弟自跗祖一世算来已经是六十三世,到俞坦为第八十一世,汉健康官豫章刺史,到  晋代允公、纵公和超公已经整整九十世。之后,基本上就是沿着俞允、俞超、俞纵的几条分支繁衍开来。 据六合俞庄家谱记载,伯牙并非无后,其有一子名 村,而自俞村之后便没有任何记载流传下来。从以上的世系脉络可以看出,俞姓后人的繁衍主要出自于俞伯威之后,而高居周朝威烈王时代楚国上大夫的俞伯牙却未能留下什么后人,其唯一的儿子村,为何没有能繁衍开来,是因为病痛、灾难还是另有他因,这一切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不得其解。“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俞伯牙的身世及后代繁衍注定成为俞姓历史研究中的一个千古之谜!
     晋代纵公的兄弟超公后来卜居吴县(今苏州),俞超即为吴县的始祖,俞明 江苏昆山人,解放前参加地下党,曾任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苏州市人大副主任等职。
为俞之道,漫漫也.

Rank: 9Rank: 9Rank: 9

6#
发表于 2011-1-8 22:41 |只看该作者
      目前我只查到紧靠婺源的安徽休宁县岭南乡有一个溪西村,村里以前主要以俞姓人口为主,俞天倪、俞仕千是弟兄俩,和俞君选是堂兄弟关系,婺源进士榜中的俞姓人物渊,宋代1256年 俞仕千,宋代1260年 俞君选,宋代1260年 俞天倪\r\n以上三人其实都是一家人。俞仕千和俞天倪是亲兄弟,俞君选和他们俩是堂兄关系,三人同为进士,其中俞君选和俞天倪同在宋景定年(1260年)荣登进士,而俞仕千在宋寶祐年登进士。俞君选的父亲是俞勲(XUN),俞仕千、俞天倪的父亲是俞澂(CHENG),还有一个就是俞皋,俞勲、俞澂、俞皋三人为亲兄弟,皆为俞思谦的儿子。其中勲为长子、澂为次子、皋为三子。我处为长子勲的后裔。俞君选为我处婺源十世祖,在我处家谱的记载中,次子澂和三子皋之后没有详细记载,估计是分谱出来或是发生了迁移,希望俞澂的后人和俞皋的后人和我们取得联系,以对家谱!南京俞品峰(太和堂)
世系情,'俞思谦介,'俞勲、俞澂介,俞皋、俞君选,'俞天倪、俞仕千介绍,'跗祖的人物介'五帝时代
俞氏厯代本源,'一世跗祖,炎黄五帝时代,夏、商、周朝代
春秋战国、秦、汉 时代
东西晋、南北朝,
隋、唐 时,后五代 时代
上图也是我处婺源一世祖开宗。
俞文达即为我处婺源一世祖
婺源俞氏派衍世系年表
婺源一世俞文,
二世俞良
三世 季直、若著
四世 俞靖
五世 恭、 讓
六世 俞祖蔭
七世 俞應符
八世 俞思谦
九世 俞勲 、俞澂
十世  俞君选
十一世 俞舜民、俞師鲁
十二世 俞元应、俞智全
十三世 俞彦诚、俞廷玉
十四世 俞通江、俞通海 俞通渊 俞通源


为俞之道,漫漫也.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純文字版|中華俞氏宗親網 ( 苏ICP备09038417号 )

GMT+8, 2020-12-22 17:09 , Processed in 0.07886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Chinese YU VersionX1.5

© Since 2005 Chinese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