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搜索
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論壇 族谱世系 俞氏渊源 福建三明俞氏概况及渊源
查看: 6888|回复: 1
go

福建三明俞氏概况及渊源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楼主
发表于 2013-8-9 10: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第五十四章 俞傅方丁彭简介


第一节 俞姓

一、源流

(一)俞姓源出有四:
俞氏为黄帝臣跗之后,以物事为氏。

据《通志·氏族略》载,黄帝时,有名医称俞跗。其后裔以俞为姓。
(二)俞氏为春秋时郑国、楚国公族后裔。

据《路史》载,春秋时,郑国公族、楚国公族有姓俞的,其后裔以俞为姓。
(三)其他姓改姓俞。
清满洲八旗姓尼玛哈的,后改姓俞。
(四)少数民族中有俞姓。

我国满、彝、土家、回、朝鲜等少数民族均有俞姓。
   

汉族俞姓多数以俞跗为得姓始祖。俞附为中国的杏林之祖。他曾跟神农尝百草,熟知各种药草性能,而且懂得“割皮解肌,洗涤五脏”外科技术,被视为神医。一次,黄帝少子禺阳病入膏肓,黄帝请他去治疗。跗即剖开禺阳之腹,将其内脏清洗干净,使禺阳起死回生。事后有人问他:“快死的人了,你剖开他肚子,万一救不活岂不是要承担罪责?”他说:“当医生的首要条件,就是忘掉自己,只有忘掉自己,才能把心放在患者身上。”由于他医术高超,不管多么严重的病,他都能使其痊愈,所以人们都叫他愈跗。古代,俞与愈同音,所以又称俞跗。春秋时,又有郑国、楚国公族后裔姓俞。许多俞姓族谱把春秋时“鼓琴而六马仰科”伯牙作为族中人物,经专家考证,伯牙就姓伯,之所以会出现俞姓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俞姓最早见诸于史籍的是东汉时期原为于阗(今属新疆自治区)王,后为骊归王的俞林、东汉广陵王之子俞卿候。魏晋时,俞姓已进入安徽。河涧郡宣城(今属安徽省)人俞纵在西晋怀帝(307313年)时,任征西大将军。“永嘉之乱”后,俞纵随晋元帝司马睿南迁入建康(今南京)。俞纵是俞姓南迁的始迁祖。隋唐以前,俞姓已进入湖北一带。唐代武则天时(684704年),荆州江陵(今湖北省潜江县一带)人俞文俊斗胆进言,称新丰之地无端冒出一座山来,是因武则天“女主居阳位”之故。结果,俞文俊被武则天流放到当时尚属荒僻之地的岭南。俞姓由此进入广东和广西一带。唐乾符二年(879年)“黄巢之乱”后,俞纵的第十六代孙俞植携家从宣城逃歙邑,为婺源俞氏的开基始祖。婺源俞氏、五峰俞氏、仙居俞氏都是俞纵的后裔。至此,俞姓分布于全中的郡望地已有河东、河内、河间、江陵四郡。其活动范围已扩大至今山西、河南、河北、湖北等省。至宋代,江南的浙江、安徽、福建、江苏、江西等省已懔俞姓族人的主要繁衍地。仁和(今浙江省杭州)的俞桂、
吴郡(今江苏省苏州)的俞琰、歙邑(今安徽省歙县)的俞献可、抚州临川(今属江西省)的俞庭椿、
温州永嘉(今属浙江省省)的俞德邻都是当时著名的人物。明初,俞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河北、天津等地。明代时,俞寓程从福建的宁化石壁迁居广东潮州府程乡县(今梅州),此为东粤俞氏开基始祖。俞寓程的第五世孙分为:长房《黄洞房》、次房《小密房》和第三房《扶贵房》。约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这两房的后裔迁徙至湘、鄂,为南楚俞氏。南楚俞氏后人一部分又分散到了江西、安徽一带。

俞姓在长期的迁徙和发展中形成的郡望地有:河东、河内、河间、江陵
;主要堂号有:流水、江陵、高山、春在、正气等。如今,俞姓在中国姓氏人口中列第117位,约占全国汉族总人口的0.12%。俞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安徽、浙江、江苏三省最为集中,约占全国汉族俞姓总人口的70%
二、入明与迁徙

唐光启元年(885年),原籍河南省固始县的俞朝凤随王潮、王审知入闽,寓居汀州南门。北宋时,俞朝凤的后裔从汀州移居沙县;后裔分居于沙县的俞墩(今儒元)、俞邦等地。

五代十国后唐时(923~936年),福建莆田一支俞姓迁入建宁县。建宁俞氏主要分布在金溪乡、均口乡。

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漳州南城的俞六使迁居福建大田的广济,为大田桃源广济俞氏开基始祖。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俞思宇从江西南城曾潭乡迁居福建的宁化上进坊。据宁化城郊(俞坊)《俞氏族谱》载,俞思宇的先祖为俞企善。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俞企善的长子俞尚(号退翁)擢进士,历四川佥书、判官,卜居于乌程(浙江省境)。他有3个儿子;其中,其长子俞节推有6个儿子。第三子俞祗若为崇宁年间(1102~1106年)进士,历官御史中丞、兵部尚书、枢密直学士,卜居于漂水。俞节推的裔孙俞修己任江西宜黄知县。他的第三子俞达徙居江西南城。俞达的次子俞湖有3个儿子,其中第三子叫俞八六。俞八六的次子俞扬孙便是俞氏入宁化开基始祖俞思宇的父亲,迁居于江西南城曾潭乡。俞思宇的第五世孙俞永隆迁居宁化俞坊肇基;其后裔分衍于福建的建阳、顺昌、崇安以及江西、浙江各地。

约在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俞永从尤溪八字桥碗厂迁居尤溪西城的湆头后林自然村。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闽侯县一支俞氏迁居尤溪新阳镇。新阳俞姓分布在池田村、林尾村林尾洋等地。

三明市有俞姓人口8568人,在全市姓氏人口中列第60位,占全市总人口的0.32%;其主要集中永安市、宁化县、沙县。其中,永安市有俞姓人口1896人,占全市俞姓总人口的22.13%;具体分布为:三明市区907人(其中梅列区455人),永安市1896人,明溪县404人,沙县1192人,清流县376人,宁化县1714人,尤溪县215人,将乐县923人,大田县647人,泰宁县31人,建宁县263人。

三、谱牒与文物

(一)谱牒

宁化城郊(俞坊)《俞氏族谱》

宁化城郊(俞坊)《俞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该谱载,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俞思宇从江西南城曾潭乡迁居福建的宁化上进坊。

大田桃源广济《俞氏族谱》

大田桃源广济《俞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该谱载,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俞六使从漳州南城的迁居福建大田的广济。

(二)祖祠

宁化城郊俞氏祖祠

宁化城郊俞氏祖祠位于宁化县城郊乡社下村的俞坊村。该祠始建于明代。

大田广济俞氏祖祠

大田广济俞氏祖祠位于大田县桃源镇广汤村的广济村。该祠始建年代不详。

四、人物

(一)

俞括

俞括,沙县人,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进士。

俞敷

俞敷,沙县人,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进士。

俞肇

俞肇,沙县人,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进士。

俞丰

俞丰(1133~1210年),字应南,建宁长吉人,南宋乾道二年(1166)进士。他任建阳县尉时,原先惯例,捕获盗匪有赏。俞说:“捕盗,尉职也。若受赏,是利其为盗也。”于是革除了这一惯例。后他先后任柳州教谕、四川茶马干官、司农丞等职。他办事认真细致,从未出过差错。皇帝嘉奖他,说:“使在职者皆如卿,天下何患不治?”他到秀州任知州,革除公库酿酒,每年分送许多官员“效力酒”等陋习,使州府每年增加税收达百万缗。俞丰官至太常少卿、中书舍人、吏部侍郎,引退后被授以文华阁待制。他回到建宁,在云谷(今水南)筑室而居,自称云谷老人。

俞学天

俞学天,宁化人,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武进士,任坐京提调。

(二)现代

俞圣生

俞圣生(19121949年),沙县夏茂西街人,民国37年(1948年)3月参加闽西北游击队沙县大队,翌年5月在高桥被国民党保安队杀害。

俞都□

俞都□(1914~?年),建宁县均口苦竹山村人,民国22年(1933年)3月参加革命,翌年5月随红军第一连转战后失踪,1956年12月追认为革命烈士。

http://linziyun.blog.hexun.com/28649247_d.html


为俞之道,漫漫也.

Rank: 9Rank: 9Rank: 9

沙发
发表于 2013-8-9 11:05 |只看该作者
俞姓:宋太平兴国年间进士俞淳宗任漳州太守,由浙江入闽。其子俞六使迁大田桃源广汤,裔赵五迁上京南坑村。大田俞姓人口530多,主要居于桃源镇广汤和上京镇南坑村。4 s
http://www.hxdatian.com/thread-72937-1-1.html
为俞之道,漫漫也.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純文字版|中華俞氏宗親網 ( 苏ICP备09038417号 )

GMT+8, 2020-12-22 11:35 , Processed in 0.06692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Chinese YU VersionX1.5

© Since 2005 Chinese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