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坞才女俞宸亭--读《亦闲集》感 - 次坞論壇 - ChineseYU For Mobile

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For Mobile

人一月刀 发表于 2013-10-5 22:34

次坞才女俞宸亭--读《亦闲集》感

[p=null, 2, center][b]次坞才女俞宸亭[/b][b]--[/b][b]读《亦闲集》感[/b][/p][p=null, 2, left] [/p][p=null, 2, left][b] [/b][/p][p=null, 2, center][b]1[/b][/p][p=null, 2, center] [/p][p=null, 2, left]俞广平从杭州来,带来一本书――《亦闲集》。这是一本散文集。于是认得了一个多少带有皇家气息的名字――俞宸亭,号紫汀,即紫气东来,岸芷汀兰,一片富贵气息。[/p][p=null, 2, left]江南自古多善诗赋、擅辞章的才女。因是次坞同乡、同宗,便有了兴趣,抽闲翻看。题材主要涉及西溪、西湖和一些风景的游赏、品评与感受。文笔,犹如作者的清丽与率直,真切和大气。[/p][p=null, 2, left]宸亭是个文化人,大学毕业后,从园林文化起步,一直钟情于环西湖都市的文化研究、文化发展、文化保护、文化挖掘的工作。成为都市。园林、环西湖风景研究的专栏作家。[/p][p=null, 2, left]这个选择,体现了宸亭的的聪颖,因为以前旅游被人认为枯庙残灯,是冷衙门,但最少竞争、最少潜规则、最少功利。却是钻研人文、历史、文化的好去处。[/p][p=null, 2, left]而现在旅游成为热点,连少林寺和尚也不甘寂寞,使得“佛”文化向“佛”资本演变,已不可同日而言。那么宸亭当然有了英雄用武之地,长袖善舞,精心营造了而今的局面。[/p][p=null, 2, left]她是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杭州市西湖区西溪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专栏作家和其他十几个文化团体的会长、秘书长,不过,都带一个“副”字,她也甘心于这个“副”字,也体现了她的人生哲理观。[/p][p=null, 2, left]目前她人生的事业,具体体现在对杭州西溪风景区的总体规划。在一、二期的建设工程中,都倾注了她的心血和才干。可以设想,将来的西溪必定和一个叫俞宸亭的名字同在。[/p][p=null, 2, left] [/p][p=null, 2, center]2[/p][p=null, 2, center] [/p][p=null, 2, left]也许是狮子星座,她聪慧能干,六岁就能读大部的小说,成为小小的学生领袖。她的一生注定要和方块字结下不解之缘。大了,顺理成章进了南京大学中文系深造。[/p][p=null, 2, left]她直率得可爱,我一得到她的邮箱地址,就知道了她的生日。她也不忌违女人的年龄,大大咧咧在博客里宣称为不惑之年而开博。[/p][p=null, 2, left]宸亭作为诸暨人的性格是非常突出的,既有南方人的文雅内秀和精明,更有北方人的豪爽和张致。她会呼朋唤友,饮酒品茗,笑谈神侃,官场、文场挥洒自如。[/p][p=null, 2, left]从她的博客看出,她的生活得非常潇洒,事业是一路坦途。丈夫斯文儒雅,儿子聪颖顽劣。父母长辈的疼爱;丈夫孩子的心爱、师长领导的钟爱、同事部下的敬爱,亲朋好友的友爱,事业、家业、文业事事顺风顺水,人生到了这种境界,是很称心了,很知足了。[/p][p=null, 2, left] [/p][p=null, 2, center][b]3[/b][/p][p=null, 2, center] [/p][p=null, 2, left]杭州是俞氏人文荟萃之地,自五峰俞氏的俞玗(856-923)任歙州刺史唐僖宗时,为安徽派始祖。他的四世孙,即十一始祖俞珫返迁归浙,成为杭派始祖。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了。自此不少俞氏文人、名士、达官、迁客、骚人钟情于西湖山水,皆聚于此。[/p][p=null, 2, left]清代乾隆年间名医.俞根初(1734~1799)是清初著名伤寒医家,绍派医学之领袖,长期在杭州行医,著有《伤寒论》,至今仍然是中医大学的医古文的教材;[/p][p=null, 2, left]俞万春(1794-1849)在杭州完成了《荡寇志》的最后的修改,行医于杭州。常以酒一壶,铁笛一枝,分系牛角,游行于西湖之上。[/p][p=null, 2, left]朴学大师俞樾 ((1821~1907),著作等身,一生写了500多卷书稿。在杭州西湖诂经精舍主讲国学三十一年之久。谢世后葬西湖三台山的右台山。其在杭州讲学、著书和居住之处,名叫俞楼,位于西湖孤山之西南,西泠印社之西侧。[/p][p=null, 2, left]1911年起,俞樾的孙子俞陛云(1868-1950)在杭州任浙江省图书馆馆长长达13年,直到1914年被聘为清史馆协修,编修清史,才移居北京[/p][p=null, 2, left]俞正声曾祖父的俞明震(1860-1918),也是清未名吏,1915年以病告退,回到杭州住在俞庄,1918年病逝。这座住宅是他的学生送的,就靠近西湖。[/p][p=null, 2, left]中共最早的创始人俞秀松(1899-1939),1916年从次坞来到浙一师求学,五四运动后创办了《浙江新潮》,。1922年又在在杭州皮市巷3号正式成立浙江的青年团组织。1924年3月又来杭州当然浙江中共党团书记。[/p][p=null, 2, left]宸亭为次坞俞氏的后裔,在杭享有天时、地理、人和之利,期望能在挖掘、发扬俞氏文化、俞氏优秀传统、俞氏谱籍方面能有所贡献。[/p][p=null, 2, left] [/p][p=null, 2, center][b]4[/b][/p][p=null, 2, center] [/p][p=null, 2, left]她的第一部文集《亦闲集》由杭州出版社出版,接着又开出了个人博客。我倒是热衷向俞氏宗亲推介。[/p][p=null, 2, left]因为俞氏文人很多,但能够称为作家的很少,自清朝道光二十七年(1847)绍兴俞万春1794-1849)写出《荡寇志》以来,后继的是俞樾(1821~1907)、俞平伯(1900-1990,更准确地说,他们曾祖孙是文史哲大师);再后的是俞天白,《大上海的沉没》的作家(1937-);还有台湾的女言情作家俞可掬。[/p][p=null, 2, left]宸亭的作品,可以称为休闲文学,繁忙之余,清静之夜,清茶一杯,慢读细看,你尽可以倘佯在西溪三堤十景中,陶冶心境。如果放上一曲《梁祝》,意境更佳。[/p]美就是生活本身,散文的灵魂在于其丰富的内涵。饱含哲理和对人生的思索,有如天籁自鸣。借景观言志,显示一种人性的美与丑,尤其是写景的散文,要想表现出了一种历史浓郁的厚重感与沧桑感。,就必须有一种知识的积淀、理性的升华的根基。如果宸亭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文章将有质的提高。俞宸亭博客:[color=rgb(27, 113, 155)][url=http://blog.sina.com.cn/u/1593257047]http://blog.sina.com.cn/u/1593257047[/url][/color]

俞浚輝 发表于 2014-4-5 18:48

多謝登載上文. 繼而探訪她的博客, 閱後有振奮之感, 俞氏子孫的確不乏有才之士.  好啊.




页: [1]

Powered by Chinese YU Archiver X1.5   © Since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