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搜索
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論壇 宗亲新闻动态交流 从“孝思堂”再看中国农村的祠堂文化
查看: 5760|回复: 0
go

从“孝思堂”再看中国农村的祠堂文化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22: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历史上,姓氏家族聚居比较普遍,表现为同姓居住同一地区,一个宗族即为一个自然村落,我的祖籍诸暨溪埭村,基本都姓俞,除了一些外来的帮工或者入赘的女婿,基本都姓俞。

祠堂正厅的正面,供奉先祖神像或牌位。用木制成,当中写先祖以及所配妻室的名讳,旁题主祀者的姓名,排放于祠堂或家中的神主龛上。写祖宗牌位各地方有不同,就是说字数是有讲究的,不是任何字数都可以。需要合黄道。有大黄道和小黄道之分,这点我也不懂,请教了很多族中老人,他们也不知道。

昭穆:古代宗法制度,祭祀的次序,始祖居中,以下为父子(或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祭祀时子孙也按此种规定排列行礼。所以,昭穆就是区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的次序,也泛称宗族的辈分。

堂号就是祠堂的名称、称号。有以郡望之名为堂号,如俞氏的“古邘堂”

以道德伦理作堂号:如“孝思堂”、“敦厚堂”、“敦睦堂”、“敬本堂”;

以地名作堂号:许多宗族喜欢以他们的发源地来作为自己的堂号,这在各姓中都是一样。如俞姓的“河间堂”、“琅邪堂”,

宗族典故作堂号如俞氏的“分荆堂“,还有祖先名号作为堂号的。

牌位,又称“神位”。是将供奉的祖先名号书写或雕刻在木板上。牌位安放次序是有讲究的,必须符合左昭右穆得到原则,昭穆就是区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的次序,也泛称宗族的辈分。孝思堂供奉是溪埭最早的迁世祖世则公俞滔的牌位居中,以下为父子(或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祭祀时子孙也按此种规定排列行礼。

祠堂有族人组成的执事会来管理诸多事务,如庶务、司库、祭务等,族长和祠堂执事并没有报酬和补贴的。而祠堂的执事大都是各房派的长辈。一个宗族的分支称“房”,一个房头有十几户惑几十户组成,他们共一个曾祖父或曾曾祖父。房头既是本房的代表,又是族长的辅佐,尤其在家族事务上拥有很大的发言权。

管理祠堂的财物的叫司库,司库以下有“记账”和库头。仓库有二把锁,分别是由司库和库头掌握钥匙,只有二人共同到场才能进入仓库。

农村祠堂的最高权威当然是族长,族长由家族中最有地位、最有声望的人担任,族长权势是家族士绅与家族长辈的结合。但族长不是自封的,而是由族人遴选出来的,只要身体胜任,只要行为道德被认同,自然会一直担任下去的。

当族长年迈了,自己感到不能胜任时,会向祠堂推选一位接班人,有的谦顺,请理事们推荐。不管是族长推举的,还是祠堂理事推荐的,族长的候选人必须得到所有的“房头”的同意,不一定要得到全体宗亲的认可,但必须得到是辈分高的宗亲认可。所以族长的选定不是选举制,而是推举制。是有父子相传,但前提是德、才兼备。

在宗族里,字递是非常重要的,是分清世系。明辨齿序的主要手段,我们一派俞氏的字递从道光丙申年(1836年)统一谱系后,字递也统一了,自30世以后为勤、乃、身、之、务,士、怀、集、上、真,但、看、贻、燕、翼,须、用、积、功、人。相应的辈分,在名字中必须嵌入相应的字递,族中人一看名字就可以知道他的辈分。

族人生了小孩,就要立即向祠堂的录事禀报,记录在案,是男孩,祠堂就要给你一个行辈,又称行字。比如家父是乃字辈,是第七十九个出生的男孩,他的行辈就是乃七十九。我是33世,但我不是出生在祖籍,也没有向祠堂禀报,所以没有行辈。

无论是男孩或女孩,都是俞氏子孙,都要入谱。而男孩的后代可以延续,女孩就此结束了。

生了小孩,录事会开一张纸条,可以到杂货店领取一包红糖,到肉铺割二斤肉。苦难人家还要送上一些米。

次坞俞氏有世训二十四条内容:正伦次、均恩义、厚兄弟、别夫妇、和妯娌、笃父子、正士风、谨官箴、严壶范、理男教、厚宗族、睦邻里、重道义、正心术、扶公伦、忘私怨、勤生理、禁非为。处绕裕、处躬约、谨保守、安守分、崇俭约守廉洁。写进家谱,在祠堂勒石为记。族人一般都能够自律,犯错凡官府处理的交官府,官府不能处理的,由祠堂家规世训惩处。至于沉笼或鞭刑,都是小说、电影的描述,我们家族没有此类事情发生

毛泽东对宗族、祠堂一向是深恶痛嫉的,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里,就有压迫束缚农民的“四大绳索”之说,族权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打倒地主政权是农民政治斗争的主要任务;认为随着地主政权被打倒, 族权、神权、夫权也会跟着一起动摇。一次次政治风暴过后,宗族组织被判定为阶级压迫的工具,一概强行解散。彻底打破血缘的纽带。历次运动中,强迫父子和家庭成员互相检举、揭发、批判、斗争,人性、家庭、伦理都被摧毁,中华民族整体道德的沦落,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文章来源:知俞先生博客http://blog.sina.com.cn/yupfzhiyu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純文字版|中華俞氏宗親網 ( 苏ICP备09038417号 )

GMT+8, 2020-12-22 07:07 , Processed in 0.08933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Chinese YU VersionX1.5

© Since 2005 Chinese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