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搜索
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論壇 族谱世系 俞氏渊源 萧山浦阳江西俞村俞氏源流
查看: 8071|回复: 1
go

萧山浦阳江西俞村俞氏源流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楼主
发表于 2014-2-16 19: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萧山浦阳江西俞村俞氏源流
一、源流
清光绪壬辰年重修、民国丙子年续修的《萧山桃源俞氏宗谱》记载:江西俞村始祖为增四府君。
增四府君的祖先为禄九公。
禄九公,《萧山桃源俞氏宗谱》记载最早的先祖。籍居吴兴(今湖州一带)。当时吴兴县较现在辖区更大。禄九公后有户部侍郎崇道公,崇道公后有仁元公。
仁元公,守婺州,由吴兴县迁居婺州(今金华、兰溪一带),卒于官。
仁元公生四子,名字皆带斜金旁,分别名钟、铢、镐、钝,世居婺州。增四府君钝自婺迁居萧山径游江西俞村,为江西俞村始祖。俞氏家祠《重修祠碑》记载:“萧邑俞氏故世族始祖讳钝丁宋季自婺迁萧以醉轩自晦世传为径游俞世有祠有明一代肇造并修明德达人……道光七年岁次丁亥孟冬十六世孙族长宏佐敬立。”根据碑文“丁宋季自婺迁萧”推测迁萧时间约为1257丁巳年,当时增四府君17岁,至今历时747年。
增四府君,仁元公第四子,名钝,字师曾,号醉轩,行增四,生于南宋淳祐辛丑年(公元1241年)。据传,俞钝是贩牛的生意人(另说为鸡毛换糖),到浦阳江西面的一个村子贩牛。那年干旱,田地荒芜,他的牛卖不掉,就把牛拴在一株大樟树上。牛把当地顾姓的东西吃掉了,顾家的人要他赔偿。他答应把牛卖掉作为赔偿。牛卖掉了,钱赔给人家,他无法回去,便在那里的坟地上搭了个草棚住下来,叫俞家棚。当时那里以顾姓、安姓人为主。俞钝住下来后,收成特别好,家境逐渐富裕,而顾姓、安姓人渐渐衰弱。俞钝后来娶妻沈氏,沈氏无子女。续娶奚氏,奚氏生于1243癸卯年,较俞钝小2岁,卒于壬寅年。奚氏生一子,名端,字叔雅,号乐邱,行添三,世称添三公,为二世祖。奚氏只生一子,为何排行第三?据说是从婺州的堂兄弟那里排过来的。村子因在浦阳江西面,故名江西俞村。
俞端娶周氏,周氏生于咸淳四年(1268),生二子:祥一公、祥二公。祥一公名吉,配吕氏,早逝。祥二公名庆,字符善,行祥二,为三世祖,生于元朝元贞元年乙未(公元1295年),娶曹氏。卒于至正十五年(1355)。曹氏,生于元贞二年(1296)三月,曹家埭人,与祥二公自由恋爱。因常与祥二公戴着箬壳帽在田里劳动,世称箬帽太婆,死后葬于大柏山岗,后改名大文山。据说,其它坟墓都平掉了,只有她的坟没有被平掉,现已陷入。曹氏是江西俞村始祖的孙媳妇。曹氏生二子:瑞三公、瑞六公,为四世祖。
瑞三公名严,字廷瞻,行瑞三,娶陈氏。陈氏生于元朝至治二年壬戌(公元1322年),生二子:仲一公、仲二公,为五世祖。瑞六公名谷,字廷徵,配林氏,生子仲三公。仲三公与仲一公、仲二公是堂兄弟,后裔聚居于浦阳镇下山俞村。
谱载:仲一公为军,仲二公为民,仲三公移居三俞(今下山俞村)。
仲一公名瑷,字伯浚,号裕庵,生于元朝至正三年(1342年)三月初三日申时,卒于永乐五年二月十五日未时。娶欢潭吕氏(1341-1421)。吕氏卒于永乐十九年二月。谱载:仲一公中年无子。古时人寿命较短,三十为中年。中年无子,仲一公很着急,便从婺州的堂兄弟中一公那里承继一子,即富一公。这一事件虽未入谱,但据后人推测可知。此子承继过来后,仲一公亲生了三子:富二公、富三公、富四公,为六世祖,分别生于明朝洪武年间。
江西俞村俞氏自第六世“富”字辈始分四派,各为一支。
富一公派为一支。富一公名海,字希远,号乐遁,配宣氏,生一子魁五公程,继配阮氏,生魁廿二公稀、魁廿四公税、魁廿五公稽等三子,继彦文公之子西魁十五公秉为嗣,世居江西俞村。现江西俞村大部分俞姓后裔属富一公派。富一公长子魁五公之子澄九公迁居上庄村,建魁五公祠。
富二公派为二支。富二公名华,字希文,配李氏,生魁三公穆、魁六公穰等二子。富二公的坟墓在安坞里,坟地风水好,子孙迁居广西浔州卫,现江西俞村无富二公派后裔。
富三公派为三支。富三公名权,字希中,配店口汪氏,生三子:魁八公种、魁十二公采、魁十四公箕。子孙在江西俞村,原有2个墙门,一个被火烧毁,现存一个墙门,只有几户人家。部分外迁诸坞、四都。
富四公派为四支。富四公名安,字希稳,号东邱耕隐。配赵氏,继堂兄政一公四子魁十五公禾兹为嗣,继配林氏,生魁廿六公稳、魁廿八公禾鲁、魁廿九公禾遂等三子,侧室杨氏,生一女适诸暨柴杲五。四支小部分人家在江西俞村,大部分迁居附近的塘角头、太池埠头、新江口等地。
仲二公名瑾,字伯珊,配余氏,生一子政一公。政一公名正,字宗正,号坦庵,配汤氏,续配杨氏,生魁一公种、魁七公程、魁十九公禾山、魁廿一公科等七子一女,子孙聚居民户里,建民户祠堂。
仲三公即太二,名瑄,字伯光,生于至正十五年(1355乙未),迁居三俞,配陈氏,生一子政二。卒于永乐七年(1409 己丑)十月。政二公名清,配冯氏,生魁九公秩、魁十三箦、魁十八公和等三子,后裔建三祠堂(又称下祠堂)。
二、字递
字递是宗族设置的统一代号,有助于分清世系,明辨齿序。江西俞村俞氏有48字递。仁元公下面从第一世“增”字开始,至“宁”字止,共48个字。每个字对应一世。如,第一世为“增”字,第二世为“添”字,以下类推。每4个字为一句,共12句,可吟唱,便于记忆。
禄九公—————————————崇道公————————————仁元公
增——添——祥——瑞——仲——富——魁——澄——敬——恭——永——远
万——惠——尊——荣——廉——孝——嘉——训——节——义——守——贞
礼——乐——隆——贵——诗——书——显——达——德——建——名——立
景——贤——信——能——鹍——鹏——朗——曜——康——豫——吉——宁。
三、宗祠
江西俞村俞姓祠堂尚存,位于村小学前面的鞋厂南面。为江西俞村俞氏总祠堂,原堂前悬挂“俞氏家祠”匾,名“永思堂”,属明清建筑。祠堂分前后二进。大门朝南。进入大门是第一进,两侧是厢房,对面是戏台。厢房有两层,有楼梯可上,有窗户,供人看戏。中间是天井。第二进有三间,中堂为处理家族事务的大堂,前有檐廊,檐廊前即是戏台。檐廊连接东、西厢房。门堂、檐廊都有雕花月梁,工艺精美,栩栩如生。据堂内碑文记载,祠堂始建于明代,后经多次重修。现在宗祠第二进中堂屋檐已倒塌,戏台不复存在。一、二进间以砖墙隔断,第一进作为村里机米场,第二进成为鞋厂的一部分。祠堂的铁门上有“萧山市利时达鞋厂”的铁字。祠堂虽有部分倒塌,但保存尚完整,月梁等建筑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稍加修整,即能恢复祠堂原貌。2005年祠堂被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列入文物保护点。
四、碑记
俞氏家祠第二进东西两侧厢房墙面各有碑石。西厢房南墙有一块碑,有碑额。上刻建造祠堂捐款明细,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十月宗长光显书。碑文细密而清晰。西墙有二块。靠南一块没有碑额,上有“捐田碑记”四个大字,是清嘉庆22年(1817丁丑)所立,记载着众人捐田建造祠堂的份额。靠北一块上有碑额,右侧第一排用楷体刻有“俞氏春秋碑记”字样和立碑时间“乾隆四十一年(1776)八月”的繁体。此碑碑额较大,额上有花纹,中间长方体碑头内字迹已十分模糊。碑文则字体清晰。右侧字较大,左侧刻字略小。
走出西厢房,穿过檐廊即达东厢房。东厢房东墙上有一块大石碑,楷书刻着“重修祠碑”四个大字,碑文记载:萧邑俞氏故世族始祖讳钝丁宋季自婺迁萧以醉轩自晦世传为径游俞世有祠有明一代肇造并修明德达人……道光七年岁次丁亥孟冬十六世孙族长宏佐敬立。
俞氏家祠共有四块碑且保存完好,碑都嵌入墙壁,说明俞氏先祖在建祠时充分考虑了保存因素。为使俞氏发展历史不致烟灭,先祖们将重要文字记录刻成碑,嵌入墙壁不使损毁,能够永久保存。这些碑,都有很高的查考价值。除《俞氏春秋碑》文外,其他碑文都可从《宗谱》查阅。
五、宗谱
江西俞村俞氏宗谱《萧山桃源俞氏宗谱》于清光绪壬辰年重修、民国丙子年续修。大部分(据说有一大箱)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当作“四旧”烧毁。现江西俞村只存2处。
一册为四房俞月泉收藏。他收藏的是“富三公派”家谱,记录的是三支的后裔。谱用宣纸印刷,较A4纸大。每页上面都横排印着“富三公派”四个字,下面是名字,名下有字、号、生卒年月、妻子姓氏生卒等概况,上下代间用红线联接。据介绍记录着江西俞村俞氏三支里共16代约200多年的世系。这一册说是在烧宗谱时随手拿出,保存下来的,没有扉页,也没有目录、概述等其它内容,只记了世系,是宗谱中的一册,不是完整的三支家谱。他说像这样的宗谱,散落在村里的还有许多。
另一些在俞宝华处。他把俞氏大房的家谱记在一册挂历反面。第一页是江西俞村俞氏48个字递。第二页记录着自始祖到整个富一公派的世系,用红线联接。他本人是22世,属“义”字辈,是富一公派后裔。从他对江西俞村俞氏的宗谱记录、传说故事、繁衍历史非常清楚的情况推测,他不仅收藏有宗谱,且较为完整。
六、新江口
江西俞村富三公、富四公派后裔中有人以捕鱼为生,为方便在江里捕鱼,迁居江西俞村东边的新江口。新江口在浦阳江西岸,旁边即是新江口渡口。
先祖聚居的新江口是约2亩地大小的部分江岸,为防江水冲入,聚居地用土围起来,里面建有10多间草房,还建有戏台。俞月泉介绍,他小时候曾在那里看戏。1970年后,为避江水冲淹,原先在那里居住的居民陆续迁入塘内,直至全部迁完。现在,那里只剩一潭水汪,没有一间草房,连一点祖先居住的痕迹都没有了。迁入居民现居住的自然村仍叫新江口。
新江口原址旁边的新江口渡,原来来往浦阳、欢潭的人很多,轮渡生意繁忙。2003年9月1日,1150米的浦阳江大桥建成通车后,每天过渡的只有五、六十人。2004年10月停渡。
七、氏族关系
江西俞村俞氏总堂名“永思堂”,后裔分三个祠堂。分别叫“上祠堂”、“中祠堂”、“下祠堂”。上祠堂,又称民户祠堂,是仲二公后裔建立的祠堂,在民户里(在江西俞村铁路以南一带)。中祠堂实为总祠堂,即江西俞村所在的俞氏家祠。包括富字四派后裔。下祠堂是仲三公后裔下山俞村俞姓人建立的祠堂。下山俞村、诸坞安山陈等村的俞姓人(属三支后裔)与江西俞村俞氏同宗。
http://bbs.xs163.net/read-htm-tid-383577-fpage-10-page-5.html
为俞之道,漫漫也.

Rank: 9Rank: 9Rank: 9

沙发
发表于 2014-2-16 19:02 |只看该作者
我是萧山黄岭俞氏宗族,属斜爿坞大三公房,2013年3月30日我们宗族开始笫十六次修谱,我参与编纂。黄岭俞氏始祖国亮公,属河涧郡新昌派,自暨阳义安迁居黄岭。次坞俞姓分三支,堂号[古邗堂][中和堂][享裕堂],其中[古邗堂]属浦江派,岩岭山,俞源坞,岩上,下墙门等同属一派,其余大多是新昌派,浙江俞姓始祖俞稠公字惠卿,山东青州[原益都]俞庄公之子,生于太和三年[829年]乙酉年十一月初九,生四子;墓葬新昌拔茅镇五峰村。我们黄岭俞氏祖国亮公父亲俞给公与堂兄俞缀[字鼎孙]编纂了中国笫一部丛书,[[儒学警语]],是中华文学丛书之父,因南宋光宗之乱,这部给我们俞家增光添彩的文化巨著至1924年才由缪荃孙搜集,陶湘精刻付梓。国亮公兄弟三人,长居义安,次居余杭苦竹墩,幼迁黄岭。国亮公时授节度使,因避光宗之乱而隐居我地。

溯本堂

http://bbs.xs163.net/read-htm-tid-383577-fpage-10-page-5.html
为俞之道,漫漫也.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純文字版|中華俞氏宗親網 ( 苏ICP备09038417号 )

GMT+8, 2020-12-22 11:34 , Processed in 0.10513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Chinese YU VersionX1.5

© Since 2005 Chinese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