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搜索
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論壇 著作研究 原创地带 陆游《俞氏家乘源流叙》小考
查看: 6199|回复: 0
go

陆游《俞氏家乘源流叙》小考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19: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陆游《俞氏家乘源流叙》小考
www.66ruian.com2012年07月09日来源:瑞安日报字体:


  -俞海
  近日,笔者赴绍兴作寻根之旅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一篇陆游撰写的俞氏谱序(原文附后)。
  这篇题为《俞氏家乘源流叙》(以下简称《陆序》)的佚文,原载于上虞东门俞氏和上虞崧城俞氏的宗谱,曾任北京图书馆馆长的绍兴人俞家骥先生在整理自家家谱时,将其列为《绍兴潭底俞氏谱》的旧序外编,得以留传下来。前年,笔者有幸结识俞家骥先生的族孙俞昌泰先生,承蒙不弃,今他录寄此谱序,使得以拜读先贤的遗作,略知自家家族的渊源。现作小考如下:
  关于《陆序》的写作时间和时代背景
  《陆序》的写作时间在序末已经记载:撰于“嘉定庚午岁十月既望”。“嘉定”是南宋宁宗赵扩的年号,庚午是嘉定二年,即公元1209年。“十月既望”即十月中旬。
  宋宁宗从1195至1224年在位,共在位29年,正是南宋国势日益衰落之际。陆游自绍兴二十五年(1155)得到起用后,仕途上数度起落,终因朝廷腐败,壮志难酬,于晚年再度被罢官免职,回到山阴闲居。宁宗开禧二年(1206),韩侘胄北伐失败,南宋王朝从此一蹶不振。嘉定三年(1210),陆游悲愤交集,曾写下一首《示儿》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不久就去世了。
  由上可知,《陆序》是陆游去世前不久应他的同乡俞亨宗的要求而写的。
  关于俞亨宗其人
  据《绍兴县志》第四编·民族、人口中有关“东堡、温渎俞氏”的记载:俞亨宗系宋绍圣中进士俞梁的次子。俞梁曾任御史中丞,家居钱塘,后来迁居“越城蕺山之南麓”。陆游于绍兴二十八年(1158)冬出仕宁德主簿,三十年(1160)调回临安,受到孝宗亲自召见,特赐进士出身。
  俞亨宗是隆兴二年(1164)进士,后任秘书阁修撰,他与陆游既同朝为官,又是同乡,故有深厚交情。这时,陆游的文名早已誉满朝野,俞编纂家谱后,陆游自然成为作序最佳人选。陆游在序中尊称俞亨宗为“秘监太史公”,这是因为他后来几度罢官,而俞的官职反高于他之故。据绍兴张渎俞姓老人介绍,俞亨宗赠刑部尚书,卒葬绍兴张渎,旧有俞尚书墓可以为证。
  关于《陆序》的写作特点
  《陆序》有很强的理论性。其逻辑分明,说理性极强。它首先从理论上阐明“国史”和“家乘”的历史由来和内容范围,指出两者虽然作用有别,但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史以载国,乘以载家,分殊途而义合也”。同时,以历代的事实证明“国史”和“家乘”对于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所以人尚谱牒之学,家存谱系之书”,由此得出“谱牒”是一门学问的结论。这是《陆序》站得高、看得远的地方。
  其次,《陆序》有别于其他谱序之处,是摒弃了歌功颂德的陈词滥调,有力抨击了当时修撰谱楔中的不良风气:“余窃慨今之为人后者,贸贸然懵于本始,不稽其人品,不核其行事,而动辄夸诩,曰且增光祖考,曰且式廓前烈。”指出“自非武周上圣,继述不得,称善谭何容易哉”,要求后人“追念前猷,无忘厥祖,孝思勃生,则勉旃不怠”,如果能做到这样,修撰家谱的意义也就和修史一样重大了。我认为,800多年前陆游的告诫,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
  陆游不但善于诗词,而且是一位散文大家。他一生写了许多散文和序、跋、志、铭,收录于《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渭南文集》。陆游的散文叙述简洁,行文生动,富有文采,只是他在这方面的成就被他的诗名所掩盖,不为人们所熟知罢了。这篇尚不见经传的《陆序》就是一个例证。
  附:《俞氏家乘源流叙》
  “古者,国有史。自卿大夫以下,家有乘,乘犹史也。史以载国,乘以载家,分殊而义合也。《周官》小史之职,掌邦国之志,辨世系,别昭穆,说者谓志扎《春秋》、《周志》、《国语》、《郑书》之属,系世则《帝系》、《世本》之属是也。盖列国之私书,虽作于侯邦,而籍则司于王宫。魏晋以来,官有簿籍,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有簿籍。家之婚姻,必有谱系。历代并有图谱局置,即令史以掌之,仍令博雅之士知撰谱事。凡百官族属之有家状者,则上之官为正定辞实,藏于秘阁,副在左右舍。私书有滥,则纠之以官籍,不及,则稽之以私书。所以人尚谱牒之学,家存谱系之书。自唐、宋、五代,散佚不传,非独官无秘阁左右之藏,而士大夫能通谱牒之学者,自欧苏二先生外,称渺少矣。
  俞氏自汉魏以来,名士巨卿,代不乏人。然历世既多,徙迁靡定,或移家于八闽,或寄迹于三吴,或卜筑于新安,或定址于两浙者,皆出于唐学士垣之公之后也。今秘监太史公讳亨宗者,葺先贤遗帙,绘影列图,集成一卷,题其首曰《俞氏家乘源流》,俾余为叙。余窃慨今之为人后者,贸贸然懵于本始,不稽其人品,不核其行事,而动辄夸诩曰:予且增光祖考,予且式廓前烈。呜呼!自非武周上圣,继述不得,称善谭何容易哉!
  余阅源流,其间或以直言忤权贵;或以仪礼当圣衷;或以长算益庙谟;或以令仪款殊俗;或以循良抚氓吏;或以节孝垂阃仪;代有闻人,作求匪懈,俞氏宜其称望族也。《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后有作者,果能追念前猷,毋忘厥祖,按图探籍,孝思勃生,则勉旃不怠,庶不负秘监公修葺之意也。孰谓家乘之重不足与国史相匹乎?
  嘉定庚午岁十月既望,前宝谟阁直学士,同郡放翁陆游谨撰”http://www.66ruian.com/system/2012/07/09/011065867.shtml






为俞之道,漫漫也.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純文字版|中華俞氏宗親網 ( 苏ICP备09038417号 )

GMT+8, 2020-12-22 00:34 , Processed in 0.08534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Chinese YU VersionX1.5

© Since 2005 Chinese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