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搜索
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論壇 宗亲新闻动态交流 五峰俞氏“金字谱”作者考略
查看: 3690|回复: 0
go

五峰俞氏“金字谱”作者考略 [复制链接]

Rank: 2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4 18: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本帖最后由 五峰先生2011 于 2014-10-24 18:14 编辑

五峰俞氏“金字谱”作者考略


我们是五峰俞氏新昌静安坊四大宗祠中的特恩祠派,已历时百年未修宗谱。自2011年由四十世孙湘钦(时年九十岁)、震初、锦平等人发起续修“特恩祠”宗谱的倡议,并组建续修宗谱委员会暨宗亲会,着手修谱工作,历时三年多时间,现即将告成。在修谱过程中,我们查考了历次修谱序文及有关读者研究发表的五峰俞氏宗族蕃衍发展的报道篇章。特别是考查五峰俞氏的“族宝”《大宗谱》即“金字谱”,此谱在宋德祐元年乙亥(1275年)由二十世祖“俞公淅”(字季渊,号穆翁,晚年自号曲致老人)采用广漆调和金粉成泥金饰字亲笔手写而成。后裔以“金字谱”
称之。记载了唐光宅元年甲申(684年)至南宋恭帝德祐元年乙亥(1275年)共590余年间五峰俞氏家族的发展蕃衍和支派散处地域情况。该谱共七十二页、总一卷、未装订、似褶子、青布褙面、樟木匣藏。自一世祖莊府君至二十世,均載列分明,全譜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份是四篇序文。第二部份為祖先畫像與贊詞共十二幅,第三部份為世系圖。由公淅公親手繪制的從始祖莊公起至二十世祖的各代真实名讳。详实记载了寓青社世祖之图,江南俞氏统宗图,并分列了剡派、杭派、汴派、明派各大派的排序,及记载了五峰派徙静安坊,又分三宅,徙明倫坊,又分學東、龜溪、石壁、甘坑、白竹等。徙游謝塢坑、前崗。徙馬岙。杭派圖徙括蒼、歙州等分支派。今此譜傳流于馬岙,由馬岙宗親珍藏之。金字譜歷經六朝,七百余年傳承至今,實為馬岙歷代宗親悉心維護數百年之久,并出資修復如原,實屬五峰俞氏的“族寶”,現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金字譜的傳承為我們研究五峰俞氏的歷史文化,續修宗譜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資料,為此,我們對馬岙歷代宗親表示敬佩和謝意。

我們在查閱“金字譜”中發現,金字譜作者的名讳、號與后裔們撰寫的考略,研討等資料,及新昌縣志《成化志卷八》第12頁,萬歷志卷十第七頁,民國志卷六第五頁,新昌鄉村文化研究(百姓尋根錄)103頁的記載,都有明顯的差錯。

根據作者親手寫的“金字譜”中學東派世系圖明確記載,第十九世祖君澤公生有七子,作者排行第五,名“公淅”。作者撰寫的(重修俞氏家譜)序文中的署名也是“公淅”,印章清晰可見(公淅之印)四個字。不知何時,何因后人寫的篇章中都误作为“公浙”,由作者自己寫的“淅”字變成后來人寫為“浙”字,只是一筆之差,把作者的名字改掉了。這是第一錯。第二錯:作者的“號”,根據作者公淅的孫(第二十二世祖)瑤孫重修宗譜并增幅公淅畫像與像贊中記載,作者號為“穆翁”,后來人都寫成“默翁”。淅与浙,穆与默,二字的含義完全不同,并不通用。

我們認為應該給作者予以“正名”。為確保“金字譜”的真實性,作者的名“公淅”,號“穆翁”應以作者自己寫的和署名印章為準,對誤作問題慎重對待,有錯必改,這是對祖先的尊敬問題。但是:不知何時,何因錯了數百年。是將錯就錯,還是錯則改之,望廣大宗親及歷史文化研究人員共同探討這個歷史性問題。我們五峰俞氏特恩祠修谱委员会,已決定錯則改之,在特恩祠的宗譜里,已把“浙”字改為“淅”字,還作者本來名諱,以表對祖先的尊敬。

上文供歷史文化研究人員及宗親們參考。


附:金字譜中學東派世系圖復印件一份

   





五峰俞氏特恩祠宗親會:


名譽會長:四十世孫湘欽(時年九十歲)


會長:四十一世孫尚林
發稿


二○一四年十月二十五日




001.jpg (63.69 KB, 下载次数: 1)

001.jpg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純文字版|中華俞氏宗親網 ( 苏ICP备09038417号 )

GMT+8, 2020-12-22 08:16 , Processed in 0.10127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Chinese YU VersionX1.5

© Since 2005 Chinese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