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搜索
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論壇 宗亲新闻动态交流 各地俞氏源流简介
查看: 7647|回复: 3
go

各地俞氏源流简介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7: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一、南楚俞氏、东粤俞氏

   南楚俞氏和东粤俞氏源于福建,属河间堂。始祖俞公寓程前明时期(约六百五十年前)自福建的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迁至广东潮州府程乡县(今梅州),此为东粤俞氏。传至五代三兄弟分房。即长房《黄洞房》、次房《小密房》和三房《扶贵房》,第十三代后人(黄洞房和小密房的七位后人即所谓七个公公发脉)于康熙四十年前后(约三百年前)来湘鄂边界的湖南岳阳地区,是为南楚俞氏。南楚俞氏后人一部分又分散到了湖北、江西、安徽一带;黄洞房、小密房其余后人及三房《扶贵房》后人仍留东粤。
   友情提示:福建三明市石壁的俞氏族人,如有宗家谱记载于前明时期有族人迁广东的,请与园区维护人联系。


   二、西昌姜坡俞氏
   《世家源流》:尝闻书曰文王开基修祖庙以序昭穆孔圣训孝先追远而报宗亲是故问本寻源人所当执也溯我西昌姜坡俞氏宗源实为武安城黄羊川第七渡蒙古钦察部国主后裔姓王里佰牙吾氏大元诏封武平王敕赠太尉知枢密院事东路蒙古不花元帅铁木耳嫡派子孙其先世飘华缨鸣佩玉累食元封厥后子孙居官为相者有燕铁木儿有撒敦有唐其势元季世臣之家鲜有比其盛者吾祖秀一公系始祖考武平王铁木耳之嫡长子大元太师太平王中书大丞相燕铁木耳之昆弟至顺元年三月吾祖以廷试得赐进士及第居官庙堂是年上皇归天顺帝践祚厥后太师伯颜恃宠而骄专权自恣结党害政诸王大臣莫不自危至元元年七月又大兴燕铁木儿宗党之狱仇杀不辜吾祖弟兄十人亦遭其诽谤黜逐离京寓居江南风阳府安丰县至正十二年值红巾势大猖獗杀戕士夫夷吾族类祖弟兄十人思维天更元运社稷不保亟去辨发胡服携家小宗族扈从窃负而逃至庐州凤锦桥取玉字谐音更姓为俞折柳为记各散一方至此兄弟异路哀动遥苍举族离散如云水飘扬我祖秀一公更名俞廷玉其名隐喻吾俞姓系出自朝廷中之玉里佰牙吾氏至正十三年匿巢湖投姥山金花姐水寨江南豪杰均来拜伏尊为主将至正十五年帅巢湖三寨水师投明太祖朱元璋定策取金陵太祖倚为左右手至正十八年进龙虎上将军上护国同知江南枢密院事九月攻安庆不克殁于阵太祖吴王元年追封河间郡公谥武烈三世祖襄烈公通渊洪武二十五年封越西侯帅师讨建昌(今西昌)叛贼月鲁贴木耳予世守建南(今凉山地区)子孙蒙特恩世袭昭毅将军建昌都指挥清康熙八年改四川行都司为建昌监理厅废都指挥世职俞氏沦为布衣十二世祖鼐臣偕弟鼎臣卜居建昌东门外姜坡村落业........


   三、白沙俞氏
   福建龙岩白沙俞氏开基始祖为俞大十一郎公。《族谱》载:“祖当乱世不敢呼名以辇称十一郎……公以才勇过人封为元朝授武职臣因公封伯自大明高祖皇帝定天下于是隐居从汀郡连城县移居秋竹坪……”。《族谱》序中对十一郎公的身世作了考证:“十一郎公应与明朝开国名将俞通海公同为安徽巢县人”(因隐居故,公的身世后人知之甚少)。现居住在白沙镇白沙秋竹坪和热水等自然村、罗畲村、大盂村、浮山洋自然村、渡头村等地的俞姓人均为十一郎公的后人。
   福建龙岩白沙俞氏开基始祖宗祠坐落于白沙秋竹坪(距白沙墟约2公里),于2003年重新修缮。


   四、婺源俞氏
   唐乾符二年(879),黄巢渡江掠饶、信、池、宣、歙州等地。俞纵第十五代孙67岁的俞沅与子47的俞植,携家从宣城逃歙邑全村均姓黄墩村才躲过劫难。但黄墩地方小,容不下众多避难者的繁衍生息。唐天佑三年(906)俞植的儿子俞昌奉父命,与表弟朱瑰(朱熹之祖、婺源第二任知县),从黄墩迁婺东万安乡千秋里四都长田(今潋溪一带),俞昌即为婺源俞氏始祖。


   五、德清俞氏
   世居德清东门外南埭的乌山俞氏一族,从清乾隆年间到现在,文柄传承,学术绵亘,传为文苑佳话。俞樾(曲园),为道光进士,朴学大师,门生有章太炎、崔适等。著有《春在堂全集》。曲园孙俞陛云为清末探花。曾孙俞平伯,当代著名文学家。因对《红楼梦》的独到研究,被誉为一代红学大师。


   六、次坞俞氏
   诸暨市次坞俞氏家族,定居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俞氏为该镇大姓,后裔遍及萧山、富阳等地。  
   七、云南陆良俞氏
   云南陆良俞氏始祖“俞贵”明朝开国时领军入滇追击元军,云南平定后镇守陆良,为世袭千户指挥使,封号为武威将军。族谱上提到始祖在安徽巢湖操练水军,后跟随朱元璋驱逐元朝政权。族谱上提到俞廷玉、俞通海、俞通源、俞通渊,但未能说明关系。陆良俞姓始祖俞贵据传是兄弟四人,为荣、华、富、贵。陆良俞氏世袭官职直到明朝灭亡为止。----俞立峰


   八、安徽省巢湖市俞氏概况
   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旧称巢县)凤凰乡俞府大村世居俞氏是明初开国功臣河间武烈郡公俞廷玉次子南安侯俞通源字百川后裔。所据宗谱系清康熙十八年始修,1948年四修,2004年五修。宗族千余人,共三百余家。现尚有宗祠存世。自清代起,我族中亦有徙往含山县、和县、南京者。其字派为: 廷通祖宗信 龙仲从再嘉 拄国宜昌后 文为应绍先
   发祥惟善泽 勤学本家传 建业光昭德 存诚道义全
   现已繁衍至二十六世勤字辈。
   伯祖明忠烈虢国公俞通海无子,唯余一女,许与盐商周大三。明太祖朱元璋称吴王之元年,通海公箭伤复发病危,太祖亲临金陵俞宅探视,知公以“无后”而哀。后建元洪武登即,乃收其女为义女册封金花公主,诏其婿周大三更名俞大三,今居巢大俞村、小俞村是其后也。
   另叔祖襄烈越西侯俞通渊嫡派后裔繁衍四川西昌,至第五世为弟兄二人,长曰龙次曰虎,俞虎之后回安徽定居肥东县梁园,现有五百余人。  
   附宗谱诗一首:
   匿玉彰俞不留瑕 折柳含泪走天涯
   巢湖四公水师建 蒙汉自古是一家
                                                     -------摘自俞氏园区网

Rank: 9Rank: 9Rank: 9

沙发
发表于 2014-11-6 23:29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
为俞之道,漫漫也.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4-11-9 15:47 |只看该作者
我有一点点懂了谢谢各位

Rank: 9Rank: 9Rank: 9

地板
发表于 2014-11-10 21:33 |只看该作者
应该的,最近比较忙,有空多发贴,多交流!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純文字版|中華俞氏宗親網 ( 苏ICP备09038417号 )

GMT+8, 2020-12-22 01:19 , Processed in 0.15675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Chinese YU VersionX1.5

© Since 2005 Chinese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