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搜索
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論壇 次坞 暨阳次峰俞氏
查看: 7665|回复: 0
go

暨阳次峰俞氏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楼主
发表于 2015-2-15 16:18 |显示全部帖子 |倒序浏览 |打印
暨阳次峰俞氏编辑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url=]编辑[/url]吧!
暨阳次峰俞氏为诸暨次坞俞氏的旧称。次坞俞氏本姓于,晚唐天祐三年(906),时遭五季之乱,上命抽丁征粮,天下骚然惊骇。



中文名暨阳次峰俞氏


又    名诸暨次坞俞氏



时    间晚唐


文    献《暨阳次峰俞氏宗谱》




始祖孟仁公为避乱保种,从浦江先迁至萧山大坞(今萧山区楼塔镇路下院村),不久转徙次坞,后裔支分东西二派,至2013年已有1107年历史。1917年版《暨阳次峰俞氏宗谱》书影

记述这一千年历史的文献就是《暨阳次峰俞氏宗谱》,宗谱始于何时?民国六年 (1917)版续修宗谱序说:“吾族俞氏自唐分荆,由浦江迁萧,由萧徙暨,至宋而朝聚七星,合三于为一谱,蒙泉公实创其始。”又据始祖七世孙、宋乾道八年(1172)进士、观察使帝臣公记载:“公以父谱尚未告成而殁,因以奏请永牒,理宗御赐绍熙元老郇国公之家谱,而七星自此著焉。”道光十六年(1836)版合修宗谱序说:“余观旧谱载,宋宝庆间俞氏之七世祖观察使帝臣公、九世祖工部侍郎泾合诸暨、萧山、龙游、越治各派为一谱,称于氏七星。”
民国时期的次峰山水全图

家谱屡遭兵燹,几修几毁,已不能确知其年代。经匡算:家谱始于宋、毁于元、修于明、盛于清。
据晚清年间编修的《暨阳儒城俞氏宗谱》记述:“明永乐八年(1410)辑谱,世次丘陇旁注每方,后又分四府君之裔东岑、高都、长潭、紫阆为西派,五府君裔黄岭、西山、樟坞、岭后为东派。嘉靖十八年(1539)作世系大图。”

次峰俞氏祖居地(俞广平摄)

道光十七年(1837)版《萧山白燕重修宗谱》序曰:“谱牒之荣光辉百世,而惜毁於元季,则其传几坠,幸文一公于成化丙戍(1466)命侄周四公阙疑传信,详亲略疏,据祖父所及知而称述者篡修成帙。”
查宗谱行传第129卷:十六世友41公,名士清,由天顺壬午科(1462)贡士任南京鸿胪寺鸣赞,公捐资创祠,重修宗谱,大有功于宗族。
又查行传第130卷:十八世泰46公,名本意,在隆庆三年(1569)修通族家谱。续修家谱识云:“宗谱之作防于永乐戊子,修于正统乙丑(1445),重修弘治之谱,合东西而一。”
清代是修谱的盛期,续修四府君序曰:“康熙丁卯(1687)通修族谱,吾支凡散处异地皆未确详……。五府君二十三世孙肇祥公等,于乾隆乙丑年(1745)溯流穷源,正化补阙,纂辑成轶,布之枣梨,聊以著水源木本之义,寄承先启后之思。”
乾隆十年(1745)肇祥公撰写的续修家谱镂板序曰:“我先世家谱一辑于衲斋公略而未详,再辑于嘉靖越川公详而未确,我先君有鉴于此,命兄肇荣搜葺成编,藏笥二十余年,余攫其久远而易湮,且生齿日众,于乙丑(1745)正月查核本支新丁及婚嫁……详载图传,镂板珍藏。”
道光八年(1828)俞氏续修谱序曰:“十四世孙敬七公分居萧山七都,敬八公分居富春小源不相往来有年,嘉庆戊辰岁(1808),其祖居次峰存事于斯,举时有汝煌公者念切同宗,往询其他告之以修谱之事,族人欣然乐从,曰此盛举也。二派之谱始修。”
道光十六年(1836),二十七世孙鸿裳公(俞銶)继嘉庆十五年(1810)续修,又创议联谱,聚族公议,群相踊跃,因各旧谱而修葺之,联分支别谱21部24派为一体,合成15部计130卷,第三十世字母统一为升,并从三十一世起再统一编定20个新字母,为:勤乃身之务,士怀席上真,但看贻燕翼,须用积功人。由汤金钊(1772-1856,萧山人,嘉庆进士,历任侍郎、尚书、太子太保)撰写暨阳俞氏宗谱合谱序。
道光十六年(1836)合谱的规定,每16~20年为修谱期限。查现存版本,有咸丰四年(1854)续修版;同治七年(1868)版;光绪二十四年(1898)汇纂版,该版本并撰写艺文志20卷,记述大事、山水、地理、建筑等;民国丁巳年(1917)续修版,计180卷,残本现藏诸暨档案馆;民国癸酉年(1933)版,该版本全谱共198卷,俞汝谐(字韵琴,即俞秀松的父亲)、俞乃恒主修,蔡元培戴季陶撰写谱序,残本现藏诸暨档案馆;民国卅七年(1948)起稿未修,唯萧山河上镇白燕村贻燕堂派续修之。

戴季陶撰、俞翘云书的暨阳次峰俞氏宗谱序

2001年5月,次坞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截止2010年底已续修完成俞氏支谱66部。但是,由于资料、财力、人力方面等多种原因,分居于诸暨、萧山、富阳三地的5万余名俞氏族亲,目前尚无法统一续修大统谱,而这统谱之举,期待俞氏后人在不久的将来能合而辑之。[1]
大分派系图


本族名人:俞泾(南宋工部左侍郎)、俞僩(明宣德进士)、俞韵琴俞秀松、俞乃恒、俞凤池、俞乃大、俞尔衡俞章法、俞慈民、俞荣根等。
本族在诸暨次坞镇境内分布于次坞新村(包括次坞、新岭、新庵桥、大丁畈、小丁畈、八亩山)、大院里(包括上山头、黄岭口)、上河、上俞、里徐坞、古竹院、大塘(包括四面店、李三阁)、姜家坞、上蒋(包括乌鹊窠)、溪埭、珠桥(包括珠稼坞、丁桥、柳家塔)、大桥(包括明庄)、红旗(包括择坞、便堰滩)、凰桐等地。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GkdV_qQmbQAYafvgZExhOunnnkWa1T1BZAaqa2JPZRpXryyr9iMnt5gqOjmM-OMZmSM7Ejqwu0M1vYQajI5KQq

为俞之道,漫漫也.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純文字版|中華俞氏宗親網 ( 苏ICP备09038417号 )

GMT+8, 2020-12-22 00:52 , Processed in 0.10036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Chinese YU VersionX1.5

© Since 2005 Chinese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