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岩俞氏宗谱修纂考--俞亚周
[font=微软雅黑, 黑体][size=4][color=#286446]http://blog.sina.com.cn/s/blog_a5a65bbe01016hoh.html[/color][/size][/font][color=rgb(70, 70, 70)][font=Verdana, 宋体, sans-serif][size=12px]
[/size][/font][/color]
[color=rgb(70, 70, 70)][font=Verdana, 宋体, sans-serif][size=12px]苍岩俞氏宗谱修纂考 [img=15,15]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img] [color=#91a693][font=Arial][size=10px](2012-07-08 18:00:36)[/size][/font][/color][float=right][color=#464646][url=][img=0,15]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img]转载[size=7px]▼[/size][/url][/color][/float]
[/size][/font][/color]
[color=rgb(70, 70, 70)][font=Verdana, 宋体, sans-serif][size=12px][table]
[tr][td][color=#91a693]标签:[/color] [color=rgb(40, 100, 70)][url=http://search.sina.com.cn/?c=blog&q=%CE%C4%BB%AF&by=tag]文化[/url][/color][/td][td][/td][/tr]
[/table][/size][/font][/color]
[color=rgb(70, 70, 70)][font=simsun][p=null, 2, left]苍岩俞姓,为嵊南大族。其一世祖俞壮(公元六八四——七三六)原居山东青州府益都县金岭下梅经村青社里,故世称俞氏源出山东青州府。至六世祖稠(公元八二九——九〇七)官睦州(建德)刺史迁居杭州,生四子。长子珣(公元八五三——九三三)任剡邑令。为避黄巢之乱,迎父稠归隐五峰村(今新昌县大明市五峰村)。六世祖稠则成五峰始迁祖。至十一世有文明公(公元九五六——一〇二三)一支派,徙嵊南山上俞村,再传至十九世澄(公元一一五四——一二二〇)徙苍岩,那时在南宋初期,距今八百年,苍岩俞氏奉澄为始迁祖。在苍岩宗谱里称一世祖。
俞氏宗谱的修纂,始于宋咸淳年(公元一二六七)由二十世祖公美作谱莹志。德佑乙亥年(公元一二七五)宣教郎监察御史浙作经纬谱,二者是记叙俞氏宗族繁衍的最早宗谱。而公美,浙系新昌五峰俞氏另派十一世文旺公后裔。具与苍岩始祖澄只迟一代。所以谱莹志和经纬谱只是修纂了俞氏从山东一世祖壮起至六世祖迁杭、徙剡、徙五峰繁衍十八世的始末,其内容也较简略。
苍岩俞族奉澄为一世祖。修辑宗谱始于六世祖琦(公元一三三四——一四二〇)琦字彦珍,别号临清老人,封兵科给事中,博通经史,尤工诗律,清风卓异,晚年逸老于家。公思我俞族自承事公而上垂传者,虽有谱莹志、经纬谱,谱谍虽存,皆残缺失序。明永乐四年(公元一四〇六),他七十一岁,与子骝修纂了第一册苍岩俞氏宗谱。
当时作谱有二法:一是欧阳文公的汉年表法;二是苏老泉的礼大小法。临清公取二法之长,加以傍搜博问(访)。溯源穷流,考其真的,汇辑类编,其方法是重明世次,可知书之,否则缺一,冒姓者黜之,未缀者续之。其原则是疏不得以逾戚,贱不得以加贵,异派者虽富贵不录,同支者即贫贱勿遗。
他首创五世转圆图世系表,参照谱莹志,经纬谱的资料,编成了自一世祖壮至十八世明祖的俞氏外纪世系表。十九澄(苍岩一世祖)起的内纪世系表,外纪简明,内纪详实。
宗谱選辑原《五峰俞氏宗谱旧序》,并请奉议大夫王子正撰写《苍岩俞氏宗谱序》,还增加了家传、行状、墓表、诗等内容。谱末载临清公著家训二十条。分三类:一是家庭礼教,包括孝顺父母,辰昏定省,兄弟和睦等。二是待人处世,包括平易近人,谦恭礼让,毋论长短等。三是其他方面,包括严紧门户,资助公益,勿贪小利等。家训立意简而抒词切,谆谆教诲子孙,履行这些做人的基本道德。
此谱堪为后世修纂宗谱之典范。
明景泰,辛未(公元一四五一)即临清公修谱四十五年后,九世祖鼎、箎续修宗谱。鼎主其事,实际负责编辑的是箎。
箎(公元一四〇四——一四五二)字仲宣,号怡云。博洽强记,善笔扎,工于诗。晚年修家乘,将圆图世系表改为方册,以著族规九条:即拜祠、重谱、广睦、族、修德、谨行、勤学、奉终、礼仁。家人箴言十三条:即正伦、重祀、崇礼、务学、笃行、日省、去私、惩忿、警惰、审听、慎习、谨言、远虑。
怡云公的族规与箴言,扩大了临清公家训的范围,这些家训、族规、箴言一直成为后世子孙遵守的法规。所谓家有家法,族有族规。其中不无封建糟粕,但在当时垂教子孙仪型风俗却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即今日部分 箴言亦有其参考价值。
正德乙丑(公元一五一七)由十世祖昂续修。万历乙酉(公元一五八五)由十三世祖则善续修。上述二次续修,在形式上参照旧谱,无大改进。
崇祯辛未(公元一六三一)十四世祖一庆为首重修。,进一步改进了世系图表,由最早的圆图方册改进为牵线式的世系图表,各世依次以线延续,若丝联绳系,图式宏伟,观者一目了然。此后修谱,一直采用此法至今。
他的另一项改革是原来只有行表,再拟添一项讳名。行表共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每字代表一世如:清、材、灿、坚、钢。讳名六句,每句五字,共三十字。每一字代表一个辈份,如:作、述、基、昌、允。如左表:[/p][align=left] [color=rgb(40, 100, 70)][url=http://photo.blog.sina.com.cn/showpic.html#blogid=a5a65bbe01016hoh&url=http://s16.sinaimg.cn/orignal/a5a65bbegc44eac65dd4f][img=0,538]http://s16.sinaimg.cn/middle/a5a65bbegc44eac65dd4f&690[/img][/url][/color]
[/align][align=left]
历代宗谱,最主要的是二部份:一是世系表,二是行传。通过牵线式的世系表,可以查明每个人的直属世系,名旁注有行表编号,编号数字表明你是第几位出生。据此即可在行传中查到本人的生卒年月日及简历。本人显贵者,再另立传,详记之。
行表与讳名在宗谱中有严格的规定,它是查考世系和辈份的依据。故在宗谱中,名字的第一个字必冠以“讳名”。如基字辈份必须以“基”字当头;昌字辈从必须以“昌”字当头。允字辈份必须以“允”字当头。
上述,明朝二七六年中,共修谱五次。
清二六七年中共修谱六次。它分别在:康熙廿八年(公元一六八九),康熙五十七年(公元一七一八),乾隆廿七年(公元一七六二)嘉庆十六年(公元一八一一),咸丰二年(公元一八五二),光绪十九年(公元一八九三)。
综上,宋、明、清三代,共修谱十三次。
最后一次修谱,在民国三十五年(公元一九四六),由芝祥公为首编纂而成。
此次修谱自民国卅五年四月起至卅七年十二月止(即公元一九四六年五月——一九四八年元月)历时二年九个月,支出经费折合稻谷六万五千四百斤。
印宗谱二十八册,每册二十二本,以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二十八宿字样编号,分给各房派珍藏。
综观民国三十六年修谱,其编纂人员,可谓集当年俞氏裔孙之精英。总编芝祥公早年追随国父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历任绍兴、义乌、东阳等县知事有年,幼年勤奋好学,精通经史,熟谙修谱之道,时年属古稀,乃德高望重,是博学多才之士。还有闻瞻、易晋、肖生、涵真、陶钧等均系一流专家学者,其余整理、统计、缮写、校对者,亦各称其职。这次修纂宗谱真是红花绿叶,相得益彰。其阵容之整齐,人员之众多,时间之漫长,工作之细致,均为俞氏修谱史中所未见。
读完宗谱,如知其条文井然,支派有序,记传详细,昭穆不紊,且图文并茂,诗词比美,诚令人爱不释卷,粤稽欧苏,沿传谱谍,不由我对为子孙留下这一珍贵史料而付出辛勤劳动的历代修谱先辈缅怀深切悼念和敬佩。
经查访,现尚存完整俞氏宗谱有三册。在此谨对经过史无前例的“文革”十年浩劫的保存者,表示衷心的感谢。[/align][align=right]
俞氏第二十七世裔孙 俞亚周 撰写于一九九二年十一月 [/align]
[/font][/colo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