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搜索
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論壇 族谱世系 俞氏渊源 广丰五都“钜山”俞氏和“巨园”俞氏谱载之异同-俞文军
查看: 6114|回复: 0
go

广丰五都“钜山”俞氏和“巨园”俞氏谱载之异同-俞文军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楼主
发表于 2018-6-25 09:09 |显示全部帖子 |倒序浏览 |打印

广丰五都“钜山”俞氏和“巨园”俞氏谱载之异同

广丰五都大山底之钜山和大丰头之巨园是同宗同源的两支俞氏,但在始祖及迁徙等方面的记载上却存在诸多差异,甚至形成笔仗争论,或恐铸成千古谜案,外宗无意辨明孰是孰非,而巨园俞氏是否有数典忘祖之嫌,钜山俞氏是否有郭拜汾阳之耻,全由看官心中一念,在此暂不赘述,姑仅作一简单对比。

钜山俞氏和巨园俞氏均尊廷泰公为一世祖,但钜山俞氏记载廷泰公生于元顺帝至正丁未(1367年),而巨园俞氏则将廷泰公的生年记载为元至元丙子(1336年)。

钜山俞氏和巨园俞氏从一世祖廷泰公开始合用字派直至十九世,即“福寿广荣华富贵金玉满堂文行忠信聪明睿智”,从廿世祖开始各续字派,分道绵延。

钜山俞氏从徽州歙县到广丰南隅、苏峰、西碧山的迁徙路线是由旦公、贤增公、山童公、廷泰公四者经过四百多年共同完成的,而巨园俞氏对上述迁徙路线的记载则由廷泰公单独完成,以此而论,双方所载进入广丰的时间相差十八代,横跨宋元两朝,至少在400年以上。

钜山俞氏和巨园俞氏最大的分歧是对共同所尊的一世祖廷泰公以上世祖的认同与否,钜山俞氏认为旦公是该族的远祖,而巨园俞氏则认为旦公不过是廷泰公由徽歙徙居苏峰时所遇到的徽歙族人之祖,“吾族自廷泰公由徽歙迁丰,始则權寓三十九都苏峰,以苏峰之始迁祖旦公系徽歙同族,故依宗人,暂寄萍也!继则由苏峰迁二十都西碧山,结盧而居,为长久计,是廷泰公为迁丰之始祖也!”【《旧序》巨园俞氏十五世裔孙俞乃言撰稿于光绪庚子1900

钜山俞氏曾于清嘉庆甲戌(1814年)和苏峰俞氏共续宗谱,同尊旦公为鼻祖。而在清道光戊申(1848年)再行续谱,特别是清光绪庚子(1910年),钜山和巨园同时开局,各自续谱,可能迫于巨园的压力,抑或其他原因,反正再未和苏峰联局续修,但在新刊宗谱上仍然保留了嘉庆辛未和苏峰联局所修的老谱内容。

令人惊讶的是同治己巳(1869)春发生了钜山俞氏“强竖墓碑,伪造墓志”的事件,以致钜山俞氏和巨园俞氏缠讼连年。

据《巨园俞氏宗谱》载,是年,钜山俞氏“恃人丁众多,强竖(廷泰公)墓碑,意图斩支……”“伪造墓志,倒填年月”,并将墓志深埋廷泰公墓门,以图发掘,证成确据。在伪造的墓志中,钜山俞氏将双方共尊的一世祖廷泰公说成是同时代的俞叶孟芳公(杉江俞氏第十八世祖,生于元惠宗至正壬辰(1352年),幼出继叶氏姑。值叶应继已长,父守冲公命之归,因名曰:俞叶孟芳,示不泯姑恩也。后官至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掌院事兼大理寺少卿。)的苗裔(指世代比较久远的子孙。)。

为存真去伪,明于后世,巨园俞氏十五世裔孙俞乃言于清光绪庚子(1900年)续修宗谱时,撰有《本族与苏峰俞氏异同辨》一文载于其谱,且巨园俞氏将本宗祠之堂颜曰“存真堂”,可以说巨园俞氏先祖为明正视听,正本清源作出诸多的努力,但令人费解的是《巨园俞氏宗谱》中却仍登有旦公、贤增公等苏峰世祖像,且图样字注完全和《钜山俞氏宗谱》相同,不亦误矣?

以下是钜山俞氏和巨园俞氏各自的记载:

钜山俞氏宗谱》认为一世祖廷泰公生于元至正丁未(1367年)宋初,远祖旦公自安徽歙县之溪西迁居信郡永丰南隅,至十七世祖贤增公复旧姓继迁39今广丰社后、大门底、灵鹫寺等地苏峰,贤增幼子山童由苏峰徙居20都【今广丰溪边、花桥亭、紫坞、上孚、大山底、大塘底、汤家等地】西碧山,择其里仁相其土宜而安居。山童幼子廷泰随父20都西碧山徙居霞桐坞,复迁钜山,聚族而居,结庐而处。

《巨园俞氏宗谱》将一世祖廷泰公的生年记为元至元丙子(1336年)。(廷泰)公学长五经,因元顺帝时不遂其志,由徽州歙县东门外俞家山迁居信州永邑三十九都苏峰,复由苏峰迁本都西碧山,遂卜居焉。其长子联公和三子广通公徙居钜山,而次子广目公徙居巨园,是为巨园支祖。

钜山俞氏和巨园俞氏从廿世祖开始的各续字派:

钜山:燕翼贻谋麟趾呈祥箕裘克绍先绪恢张仁义宣布道德昭彰雄才伟略永振中华。

巨园:宽裕温柔发强刚毅斋庄中正德建名立群坚毕至。

鄙人在以前的走访中,因想当然地认为五都大丰头俞氏和大山底俞氏同根同祖,相邻比居,应该同修宗谱,加上一直未能看到《巨园俞氏宗谱》,故曾按照源流及始祖记载,将广丰俞氏分为三支,即:

一、以稠公为始祖的杉江支派,包括五都镇之瑜山、杉溪(杉江)、坳头垄(西牕)、双底峰(杉峰);桐畈镇之俞宅(赤石)、黄家洲、下淤墩;排山镇之俞村(楼门)、塘庚;沙田镇之梧桐洋(梧岗);永丰镇大石街道之流坑、徐家;少阳乡之岩底坞、泉岭;洋口镇之湖山;横山镇之塘底、官路头,以及霞峰乡等等。

二、以旦公为始祖的南隅支派,包括东阳乡之湖口(苏峰)、田青铺;湖丰乡;排山镇之卅八都(双峰)、墩头;五都镇之大山底(钜山)、大丰头(巨园)、五培坞;永丰镇丰溪街道塘墀之众大塘、五粮塘;泉波乡之大塭等等。

三、以均实公为始祖的北里支派,包括永丰镇之东街、洋口镇之鹤山、吴村乡之车滩等等。

今观《巨园俞氏宗谱》之载,应将上述支派之分予以更正,即将五都镇之大山底(钜山)、大丰头(巨园)、五培坞;永丰镇丰溪街道塘墀之众大塘、五粮塘;泉波乡之大塭等单列为西碧山廷泰公支派,当然大山底(钜山)一系也可按其谱所载列为南隅旦公支派,但细分为西碧山廷泰公支派亦不为错。

依钜山俞氏所载,其是旦公徙居广丰的,则应该是最早进入广丰繁衍生息的俞氏,而依巨园俞氏所载,其是廷泰公徙居广丰的,则在时间上就远远晚于杉江稠公支派,应该和北里俞氏始迁祖均实公差不多时间踏入广丰境内。(详见拙作《广丰俞氏:广博丰泽,俞氏昌盛》

杉江文军撰

戊戌仲夏

来源:微信“俞氏家谱交流”


为俞之道,漫漫也.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純文字版|中華俞氏宗親網 ( 苏ICP备09038417号 )

GMT+8, 2020-12-22 02:51 , Processed in 0.08667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Chinese YU VersionX1.5

© Since 2005 Chinese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