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搜索
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論壇 族谱世系 俞氏渊源 再为《次峰俞氏》正名
查看: 1400|回复: 0
go

再为《次峰俞氏》正名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楼主
发表于 2019-11-3 23: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本帖最后由 知愉先生 于 2019-11-6 05:49 编辑

次峰俞氏相传古为邘叔的后裔,始发于西周,旺盛于汉晋先祖文隽公迁官浦江定居。至唐五季之乱,始祖孟仁公由浦江迁徙次峰,开支散叶,繁衍生息额,形成了“次峰俞氏”的族群,其后裔主要分布在诸暨、萧山、富阳,还有部分在浦江、绍兴、义乌等邻近县邑,而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某些人对“次峰俞氏”的发展历史根本不了解,误以为“次峰俞氏”就是“次坞俞氏”,把“次峰俞氏”的族名改为“次坞俞氏”。
众所周知,后人要变更先人创立宗族的族名,是没有先例的,即使改,也要开总祠堂,召集属下各分祠堂议决。更不允许外族人越俎代庖。
在俞氏宗谱文献中,最早出现次峰两字的是俞僩写于1449年的《修族谱序》,文中有自吾东派次峰一族言之之句。最早对次峰作描述的是俞试撰于1565年的《次峰山水记》,该文记载次峰范围:次峰,一名御驾,在诸暨萧山境上,西邻富春,南控句无,其山最为峭拔。
“次峰俞氏”,在宋朝就非常兴盛,那时就有了最初的修谱,但宋谱的版本也在蒙古大军南下中毁了。直到明永乐八年(1410)十四世祖俞珉、十五世祖俞璿开始重新编撰辑,到民国22年(1933)止,有过十七次编修。
此后,在道光丙申年(1836)汤金钊撰的《暨西次峰俞氏合谱序》、咸丰甲寅年(1854)周炳鉴撰的《续修俞氏合谱序》、光绪癸未年(1883)张馨撰的《俞氏续修宗谱序》、光绪戊戌年(1898)孙廷翰撰的《俞氏汇纂宗谱序》及民国六年(1917)蒋光篯撰的《丁巳俞氏续修宗谱序》,标题或文中所称的的都是“次峰俞氏”。
19336月,时任国民党中常委、宣传部长、考试院长的戴传贤为次峰俞氏作《浙江诸暨次峰俞氏谱序》,无独有偶,国民党常务委员兼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也为次峰俞氏作《诸暨次峰俞氏宗谱序》。
就次峰俞氏地理分布,也不限于次坞一个镇,一个镇的范围毕竟有限,不足百平方公里,俞氏人口不超3万。
   而次峰分布的范围就大得多了,次峰(即螺蛳山)是诸暨、萧山两地的界山,四面玲珑,宛如一座天然的金字塔。称“次峰俞氏”,不仅包括次岭(在螺蛳山南麓)之东的东派俞氏(即次坞俞氏),也包括次岭之西的西派俞氏(楼塔大同片俞氏)及富阳等地的俞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古人交通不便,归乡心切,一座山峰在很远就能望见,这也意味着故乡不远了,这样的山峰标识更容易被族人所认同。
   所以无论遵古制,还是按俞氏实际分布地域及心理因素看,称为“次峰俞氏”更科学,更符合这支俞氏分布的地域。
2000 年俞先进在次坞镇“次坞历史文化研究会”20015月正式成立《次坞俞氏》编撰委员会,到200312月《次坞俞氏》(首集)由方志出版社出版,20087月,《次坞俞氏》(续集)也终于付梓出版。
  “次坞俞氏”只是“次峰俞氏”的分支,所以“次坞俞氏”只能是次坞镇范围的俞氏,和分布在萧山、富阳、浦江、绍兴、杭州等地的俞氏是次峰俞氏的支派,都是迁始祖孟仁公的后代。不能以文化低、历史知识匮乏,知识面狭窄而把“次坞俞氏”代替“次峰俞氏”。
            进入查看更多:blog.sina.com.cn/s/blog_4d3d621a0102z583.html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純文字版|中華俞氏宗親網 ( 苏ICP备09038417号 )

GMT+8, 2020-12-22 00:57 , Processed in 0.16346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Chinese YU VersionX1.5

© Since 2005 Chinese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