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0-11-20
- 注册时间
- 2010-11-29
-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10553
- 精华
- 164
- 帖子
- 1965
  
|
(57, 12, 45, 1, '知俞先生',
11, '关于创立“俞学”研究的建议', 1197284401,
' 关于创立“俞学”研究的建议
俞氏先宗俞平伯先生在80年前,凭一部《红楼梦》开创了“红学”研究的先河,被誉为“红学”的鼻祖。\r\n我们俞氏后人,完全可以依据俞氏发展的丰富的历史底蕴,创立“俞学”的研究。\r\n“俞学”的创立,将把俞氏文化研究提升到一个高度。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姓氏或一个家族建立以自己姓氏为名的学科。我们率先建立“俞学”是建立一门新的学说,更深入研究俞氏的演变、发展的过程,彰扬俞氏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确立俞氏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敬宗爱国,激励后人,都具有重大意义。在俞氏自己研究的基础上,引进非俞氏的专家、学者,进行这方面的研究。\r\n我建议下述专题可成为今后“俞学”研究的重点:\r\n一、\r\n俞氏自唐朝中叶武则天时代的俞文俊,以前的历史存在着2800年的空白,这些历史空白需要逐渐研究、充实。\r\n二、\r\n楚国、郑国的公族有俞姓,其后代也是空白的。是否能在史海里找到一些痕迹。比如楚国的俞伯牙是否是楚公族,其后人在史迹里并没有显现,是什么历史原因造成的。\r\n三、\r\n台湾原住地绝大多数是从福建去的,原住民中的俞氏是否是福建白沙俞氏的后代,原住民的人数及分布情况及对社会、经济、宝岛发展的地位。\r\n四、\r\n俞平伯家族自俞樾、俞绍莱、俞陛云、俞平伯四代都是国学大师,其在中国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学术成就的评价及研究。\r\n五、\r\n绍兴斗门俞氏和曾国藩家族,陈宝箴家族和蒋介石家族联姻。这个家族在跨越三个世纪,经历了四个朝代,依然巍然不倒。四代部长,二朝皇亲,跨越海峡两岸,分别效忠国共二大阵营,谨慎而不显赫,塌实而不张扬,建树巨大而不跋扈,整个家族星光灿烂,近代史上的俞氏名人,十有其六七出自其门。如:清朝官宦俞文葆、俞明震、俞明颐。近代政治家俞大维、俞启威、俞正声。中国植物病理学的创始人俞大拔。台湾青年之父俞大纲。首枚核弹总设计师俞大光。西方文学专家俞大絪、俞大綵。机械动力专家俞扬和。物理博士俞祖声。胡锦涛的理论智囊俞敏声。再观俞大维,中国现代军工之父,中国最早实施造原子弹的人,九届内阁的部长,是两岸一致公认的先贤。这一家族,代表了俞氏的最高成就,研究主题数不胜数,是挖掘不了的俞氏宝藏。\r\n六、\r\n民国时期的俞氏,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地位是历史上最高的,取得的成就也是最大的,如奉化四俞,即俞济时、俞济民、俞飞鹏、俞国华,三位上将,一位行政院长;俞大维家族;俞叔平、俞平伯等。填补民国俞氏研究的真空。\r\n七、\r\n少数民族融入俞姓的研究重点是明末清初尼玛哈族人整个部落改姓为俞氏和于氏。蒙古钦察部落在元朝初期改姓为俞氏,也是重要的课题。\r\n八、\r\n俞氏人种特点,遗传特点。\r\n九、\r\n俞氏迁移路线图及定居点的地理分布\r\n以上九个研究主题,亦请各位长辈指教补充。\r\n总之,“俞学”的研究涉及到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民俗学、谱牒学、地理学、人口学、人种学、民族学,研究范围非常广泛。这就是“俞学”创立的原始条件,也是提高俞氏研究的高度和质量。\r\n任何新事物的诞生,在于创新,我们首开“俞学”研究的先河,而其他姓氏群起仿效,形成了诸如“孔学”、“曾学”、“陈学”……的研究,这样把社会和历史的研究渗透到每个社会细胞中,将极大丰富整个民族的文化、历史、人文价值,这就是我们的目的。\r\n \r\n ', '58.247.251.115', 0, 0, 0, 0, 0, -1, 0, 0, 0, 0, 0);INSERT INTO `Forum_cdb_posts` (`pid`, `fid`, `tid`, `first`, `author`, `authorid`, `subject`, `dateline`, `message`, `useip`, `invisible`, `anonymous`, `usesig`, `htmlon`, `bbcodeoff`, `smileyoff`, `parseurloff`, `attachment`, `rate`, `ratetimes`, `status`) VALUE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