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0-11-20
- 注册时间
- 2010-11-29
-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10553
- 精华
- 164
- 帖子
- 1965
  
|
(4363, 48, 1853, 1, '太和堂', 337, '百年看守--访南京俞通海之后裔俞建平', 1243828013, '百年看守--访南京俞通海之后裔俞建平\r\n\r\n(本文作者:南京太和堂)\r\n\r\n\r\n由于笔者祖上与明朝开国元勋通海公同属一个家族,所以即便是600多年后的今天也还时常去探究同一个家族曾经发生的历史故事。\r\n\r\n通过网络了解到巢湖的俞府村就是廷玉公及通海、同源、通渊父子的后裔传人,现今据说已经繁衍了24代,超过2000口人了,真可谓人丁兴旺、祖荫庇护。经和巢湖的俞府村长辈宗亲72岁的俞发国老人取得了联系,才得知在通海公三兄弟安葬的古都南京居然还有一个巢湖的俞氏分支,一直在默默的看守着先祖通海公及其兄弟、妻子的陵寝,即位于南京市中华门外东南角的戚家山(也叫聚宝山)。看守通海公墓的俞姓家族已经在聚宝山繁衍了6代之多,目前大概有十多户人家,看护时间近百年之久。。。\r\n\r\n通过巢湖俞发国长辈的介绍,我终于联系上了一直以来苦苦寻找的通海(廷玉)公在南京的后人俞建平老人。记得那天我和俞建平老人通电话时,双方心情都是无比激动,74岁的老人当时就要求我去他家交谈,在他的家里我们更是整整聊了一个下午,感觉无比亲切,如同和自己家里的长辈聊天一样。\r\n\r\n从建平伯伯处得知,他们一家早在清朝后期就在戚家山通海公坟前看守,这一守就是一个世纪。原来戚家山是一处高岗,通海公家族的坟就在一处土丘山,当时有一条墓道,左右两边各有石羊、石马、文臣、武将各一个。俞家几代人都忠诚的守护着坟墓,一直都完好五损。不幸的是文革时,家族中很多人被作为封建资修惨遭批斗游街,受尽磨难。到78年南京市文物局和晨光厂因扩建厂区,对墓葬群进行发掘时,鉴于文革期间受到的伤害,已经没有人敢对有关文物进行适当的保护,只是一些重要的如金银玉器具首饰、梅瓶等至今保存在南京朝天宫博物馆里,其他石碑、神像等或毁坏、或深埋于土下不得而知了。。。\r\n\r\n幸好南京和巢湖的家族里还留下了包括廷玉公、通海公、通渊公、通源公的真人画像,洪武皇帝颁发的所谓免死的“铁券”文书等一批珍贵的文物,其他都当然无存了。\r\n\r\n带着遗憾,建平伯伯领着我参观了通海公墓的原址,所在处已经物是全非,被晨光厂盖起了5存高的职工宿舍楼,不知当年的施工人员可知,这里曾是一代豪门、大明王朝也少有策封的“两公两侯”之安葬处所。\r\n\r\n从建平伯伯处得知在戚家山旁还有另一个明代开国功臣方孝孺墓葬,如今总算树立了一块碑文。\r\n\r\n他也希望那一天,通海公的墓碑能够重新在戚家山树立起来,给通海公的后裔、也给自己一个交代。。。。', '221.226.199.229', 0, 0, 1, 0, 0, -1, 0, 0, 0, 0,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