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搜索
中華俞氏宗親論壇 論壇 版友讨论区 中华涂氏宗谱编修理事会成员名单'-碧血冰刀'
查看: 46|回复: 0
go

中华涂氏宗谱编修理事会成员名单'-碧血冰刀'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楼主
发表于 2011-2-9 18: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1845, 46, 705, 1, '碧血冰刀', 20, '中华涂氏宗谱编修理事会成员名单', 1208345768, '

中华涂氏宗谱编修理事会成员名单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7-12-16 17:07:25   加入我的书签

根据《涂氏谱讯》第二期公布的关于编修中华涂氏宗谱理事会组成人选条件,考虑工作需要和各省(市)地域代表性,通过这次宗亲代表大会充分协商酝酿,选举产生了理事会机构组成人员,负责组织实施宗谱编修工作。具体名单如下:\r\n \r\n一、理事会\r\n(一)名誉顾问:涂通今\r\n顾问:(待定)\r\n(二)理事长:涂和平(文史室)\r\n常务副理事长(排列不分先后):\r\n涂晋敏(筹备组)、涂怀银(筹备组)、涂银春(浙江)、\r\n涂天璋(河南)、涂建华(湖南)、涂芳魁(福建)、\r\n涂忠甫(北京)、涂林宝(江苏)、涂晓(安徽)、\r\n涂长信(山东)、涂以根(江西)、涂吉福(重庆)、\r\n涂柏涛(湖北)、涂惠钢(江西嘉年华)\r\n副理事长(排列不分先后):\r\n涂传尧(筹备组)、涂反金(文史室)、涂九如(文史室)、\r\n涂远新(文史室)、涂建林(涂氏网站)、涂秋亚(宗亲网站)、\r\n涂龙生(福建)、涂国峰(湖南)、涂治炎(安徽)、\r\n涂继成(四川)、涂纪章(河南)、涂孟翰(北京)、\r\n涂福成(江苏)、涂志伟(福建)、涂金华(江苏)、\r\n涂香林(湖北)、涂元华(浙江)、涂言理(山东)、\r\n涂政甫(重庆)\r\n理事:由各省(市)推荐县(区)联络组负责人一名,经研究后备案公布。\r\n(三)监事会\r\n总监:涂继新(马籍华人)\r\n副总监(排列不分先后):\r\n涂传华(筹备组)、涂克银(浙江)、涂健将(福建)、\r\n涂金波(湖北)、涂成(安徽)、涂增芳(山东)、涂兴海(河南)\r\n \r\n二、理事会办事机构(国谱办)\r\n(一)\r\n办公室主任:涂和平(兼)\r\n副主任:涂晋敏(兼)、涂怀银(兼)\r\n(二)编辑处:\r\n主编:涂怀银\r\n副主编(排列不分先后):\r\n涂传华、涂传尧、涂正坤(湖南)、\r\n涂名三(江西)、涂年耀(四川)、涂吉福(重庆)、\r\n涂俊明(江苏)、涂序祖(安徽)、涂宗流(湖北)\r\n编委:由各省(市)推荐县(区)负责人一名。\r\n(三)财务处:\r\n主任:涂传华\r\n副主任(排列不分先后):\r\n涂继员、涂务耕、涂应湖(河南)、涂孝德(湖南)、\r\n涂天明(江西)、涂政甫(重庆)、涂怀春(江苏)、\r\n涂传明(湖北)\r\n(四)联络处:\r\n主任:涂传尧\r\n副主任(排列不分先后):\r\n涂长生、涂天云、涂家淼、涂学宽、涂国模(四川)、\r\n涂泽(重庆)、涂学明(江苏)、涂跃祖(安徽)、涂家原(湖北)\r\n联络员:由各省(市)推荐县(区)负责人一名。\r\n \r\n说明:\r\n1、上述机构成员中,各地如有特殊情况,人员需要增减升免时,要书面报告国谱办,经理事会常务会议研究决定。\r\n2、上述机构中,有些省(市)、县(区)名额名单因故暂缺,待各地报批后补上。\r\n
', '59.56.100.170', 0, 0, 0, 0, 0, -1, 0, 0, 0, 0, 0),
(1846, 46, 706, 1, '碧血冰刀', 20, '中华涂氏宗谱《财务方案》', 1208345847, '

中华涂氏宗谱《财务方案》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7-12-16 17:06:52   加入我的书签

编修全国涂氏宗谱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大盛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时间、要人力、要财力。根据惯例和借鉴兄弟姓氏编修宗谱工作的经验。经过走访、调研和广泛征求各地宗亲的意见,并多方询问、考察、了解印刷商家的价格进行综合分析,特制定本《财务方案》。\r\n一、经费预算\r\n(一)预算支出:修谱开支有两项,一块是直接费用(即印谱成本);另一块是间接费用(即全国各级工作机构费用)。两块开支预计680万元。\r\n1、直接费用(即印谱成本):经“八八”会议确定,中华涂氏宗谱暂编第一集叫“通谱”。录辑内容约16大项,估算篇幅分10本编印,即“通谱”每套10本,每本控制1000页左右,每本印刷费约100元(精装本—铜板纸),计划编印4000套(其中支族3000套,赞助者赠送1000套)。每套“通谱”印刷成本1000元,所需经费400万元。\r\n2、间接费用(全国各级工作机构费用):“通谱”编修工作时间预计2—3年,费用开支项目约12项。全国20多个省(市)工作联络站、上千个县(区)工作联络组、几千个支族(自然村)工作点,上下四级工作机构,时间两、三年之久。精打细算间接费用预计280至300万元。具体各项费用项目如下:\r\n(1)宣传发动费约20万元;(2)联络、通讯、电话费约60万元;(3)走访、调研差旅费约60万元;(4)查询、印制资料费约10万元;(5)整理、复印老谱资料费约30万元;(6)各级工作机构租用办公场所(包括水电)费约20万元;(7)各级召开宗亲代表会议费约20万元;(8)各级工作机构购置办公用品费约10万元;(9)各级工作机构工作人员误工补贴费约20万元;(10)各级机构宗亲来访接待费约10万元;(11)资料信件邮寄费约10万元;(12)出谱、总结、庆典等活动经费约10万元。\r\n(二)预算收入:经费收入有三块,即集体赞助、贤人赞助、名人赞助。集体赞助对象为支族(自然村);贤人赞助对象是指热心宗谱事业的贤人志士;名人赞助对象是党政(军)界、文教科技界、工商企业界的宗亲名流。预算要求,集体赞助全国应达300万元,贤人赞助、名人赞助各200万元。\r\n二、赞助标准\r\n(一)集体赞助:每个支族(或自然村)为一个赞助单位,根据各地宗亲反映意见,决定分两个档次:\r\n1、支族人口(包括男、女)在500人以上(含500人)的大族或经济条件较好的望族赞助2000元;\r\n2、支族人口在500人以下的支族赞助1200元。凡按上述档次标准交清了赞助款的支族(或自然村),均赠“通谱”一套。\r\n(二)贤人赞助:有八个档次和八种不同回报:\r\n1、赞助200元在通谱上留芳名;\r\n2、赞助1000元在通谱上留个人1寸彩照;\r\n3、赞助3000元在通谱上留双人2寸彩照,赠通谱一套;\r\n4、赞助5000元在通谱上留全家福4寸彩照,赠通谱一套;\r\n5、赞助10000元在通谱上留全家福8寸彩照,立户长传赞,赠通谱一套;\r\n6、赞助20000元在通谱上留全家福8寸彩照,立户长传赞,授予荣誉副理事长,赠通谱一套;\r\n7、赞助50000元在通谱上留全家福8寸彩照,立户长传赞,授予荣誉常务副理事长,赠通谱一套;\r\n8、赞助10万元在通谱上留全家福8寸彩照,立户长传赞,授予荣誉理事长,赠通谱一套;\r\n(三)名人赞助:名人赞助的回报是在通谱上辑录名人芳名、任职单位、职务、职称、级别和企业致富业绩。处(团)级以上名人辑录其个人主要生平业绩(限300字以内)。名人赞助标准分如下档次;\r\n1、党政(军)界:副科级(军界副营级)300元;科级(军界营级)500元;副处长(军界副团)700元;处级(军界团级)1000元;副厅级(军界副师)1500元;厅级(军界师级)以上2000元。\r\n2、文教科技界:中级(小学高级)职称者300元;高级职称者500元。\r\n3、工商企业界:工商企业界赞助对象分两档:一档为承包专业户(如养殖业、种植业、运输业等)赞助500元;另一档为企业老板、经理、厂长、董事长等名人赞助1000元。\r\n名人若按贤人上像标准进行赞助者,不再重交其名人赞助款。现代名人(民国以来1911年)若有亡故者,按其相关职务的赞助标准减半上名人录,赞助款由其子孙代交。\r\n三、赞助方法\r\n(一)集体赞助由县(区)联络组负责按每个支族(或自然村)的档次标准逐一收取。集体赞助是各支族得谱的成本费,必须想方设法解决。只要发动工作做到了位,一个支族(或自然村)赞助一两千元应不是太难的事情。\r\n(二)贤人赞助由支族联络员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摸清本房、本支、本家族贤人对象,上门动员贤人上像留名,及时开票收钱、收照片、记芳名。\r\n(三)名人赞助由支族联络员摸清本支本村本房在党政(军)界、文教科技界、工商企业界的名人对象,填好名人统计表,上门上户上单位宣传动员,收款收资料。\r\n四、赞助款收缴手续和留成比例\r\n(一)收缴手续:为便于加强财务核算管理,赞助款收缴手续采取如下办法:\r\n1、实行“收支两条线”:即省(市)联络站、县(区)联络组、支族联络点所收取的各种赞助款项,应全额逐级交“中华涂氏国谱办”进行核算。再由“国谱办”按照规定的留成比例统一返还各地入帐和使用。实行“收支两条线”的办法有利于财务核算,有利于财务检查监督。\r\n2、为了简便手续环节,各级均采用现金结算办法进行结算。应切实做到现金收付手续齐全。会计、出纳账款相符。\r\n(二)留成比例\r\n1、集体赞助(支族或自然村赞助)不留成。全额缴交“国谱办”作印谱费用。\r\n2、贤人赞助和名人赞助“六四”分成。即“国谱办”60%用于印谱,40%返还各地作费用开支。其中省(市)联络站10%,县(区)联络组20%,支族10%。\r\n3、两万元以上的个人赞助为特别赞助,由“国谱办”直接向赞助者收取,并由全国理事会授予相应的荣誉职务,特别赞助者,其动员发动方(省、县或支族点)20%用于费用补贴,80%用于“国谱办”印谱费用。\r\n五、票据管理(收款收据)\r\n(一)票据(收款收据)由“中华涂氏宗谱编修理事会”统一管理。\r\n(二)票据加盖“涂钦文史研究室财务专用章”为有效凭据,各地收款使用的票据统一到理事会财务处领取。并建立严格的领用手续,造册登记领用票据的号码和本数,本会任何单位、任何个人都不得自制票据向支族和个人收取赞助款。\r\n(三)票据使用后自下而上逐级进行销号,并做到票款两清,理事会财务处逐本逐号查验其存根联,并存档保管。\r\n六、财务管理\r\n1、财务经费由《江西省谱牒研究会》和(中华涂氏宗谱理事会)联合管理。设中华涂氏宗谱专户,专款专用。\r\n2、中华涂氏宗谱理事会财务处配备专职会计和出纳,省(市)联络站、县(区)联络组支族联络点应相应配备会计、出纳,建帐设帐。\r\n3、省(市)、县(区)、支族收到的赞助资金应定期陆续逐级上交,不拖压、不挪用。各级费用开支控制在留成比例之内,不能突破。\r\n4、各级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人(即理事长、站长、组长及支族点负责人)为各级财务主管责任人。凡报帐发票单据必须由主管责任人审核签字,未经审核签字的发票单据不得报帐。\r\n5、购置物料用品、印刷资料、来客招待费用开支应事先报经责任人同意,然后施行。发票单据要有经手人、验证人、负责人三者签字。再经财务主管责任人审核方可报帐。\r\n6、明确各项费用开支标准:\r\n(1)走访、调研差旅费:出差往返车船票(火车硬卧、汽车长途、轮船三等舱)据实照报。食宿费包干补贴:省外每人每天60—80元;省内县间40—60元(均含旅途电话费和市内公交车费在内)。县内走访只报车船费,不给补贴。\r\n(2)修谱工作人员采取误工补贴;按考勤记录天数计算,每人每天15—25元。\r\n(3)来客来访接待费,本地来访来客不招待膳宿,外地来访来客招待工作用餐,每人每餐5至10元。\r\n各地按照上述标准,根据本地区经济条件可上下浮动30%执行。\r\n7、精打细算、勤俭节约、少花钱、办实事,可开支可不开支的坚决不开支。节余的修谱经费不得任意动用,经理事会研究留作涂氏其他事业。\r\n8、各级工作机构财务收支情况,要定期向宗谱“监事会”报告,接受“监事会”审查、审计监督。 \r\n
', '59.56.100.170', 0, 0, 0, 0, 0, -1, 0, 0, 0, 0, 0),
(1847, 46, 707, 1, '碧血冰刀', 20, '中华涂氏宗谱《编修方案》', 1208345917, '

中华涂氏宗谱《编修方案》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7-12-16 17:06:17   加入我的书签

中华涂氏宗谱《编修方案》

(八.八会议通过)

我们中华涂氏得姓始于涂山朴公,至今四千二百多年,蕃衍约150代,人口有110万之众,分布在二十余省(市、自治区),目前尚未发现全国统一编修的族谱。宗谱历来是民间和国家不可缺少的珍贵史料,从我们当前收到的资料来看,源流不清,世系各异,所以在这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社会条件下,遵照国家“两部一局”的有关文件精神,努力编纂好中华涂氏宗谱,理清世系源流。这一艰巨而又神圣的使命就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肩上了。但既无先例,又无成法,困难必定不小。根据我们目前具备的条件及各地宗亲的意见,决定编修通谱(即宗谱第一集),旨在理清世系源流。\r\n第一、通谱体例\r\n通观各地古今谱式,无外乎欧式吊系和苏式雁行两种,按照这次编修宗谱的主旨,拟采用欧式吊系。\r\n吊系谱采用竖吊,每页五代,这样又形成一种五代一家亲的谱式。\r\n通谱直吊要吊至各支族基祖,中间阙世,要说明,世系不能乱。各支族有分枝,又要往下延续吊下去。这样,中间就不会人为地阙世。\r\n例: 二十世允——二十一世汉——二十二世保——二十三世——二十四世简——二十五世新(徙新建横江,为横江基祖)\r\n第二、编排顺序\r\n以各地支族基祖世系为序,长者在前,次者在后。如钦公二十世孙先、允、光三兄弟,先公为长,其裔孙先排;允公为次,其裔孙排在后;光公为三,其裔孙最后排。虽然不以地域为单元,但相对来说,一个省,一个县基本上在一起。\r\n第三、通谱篇目\r\n通谱收录十六项内容,约分八至十卷(视材料多少再定)\r\n第一卷:标志性图片、组织机构、题词、序文。\r\n1、本修凡例。\r\n2、文物古迹。\r\n①安徽怀远涂山(由安徽提供);②古郡南昌(由国谱办提供);\r\n③丰城钦公墓(由丰城提供);\r\n④奉新竹冈亭(由奉新提供);\r\n⑤宜黄丕公祠(由宜黄提供);\r\n6其他有历史意义的、有代表性的古迹等。\r\n3、本修顾问委员会、理事会、监事会、主审委员会成员名单。\r\n4、题词(名人名家)。\r\n各支族老谱上所载题词,按地域以时间为序排列,本修题词放在后。要求各省副主编负责整理,注明出处。\r\n5、新老序文。\r\n按地域以时间为序排列,本修序排前位。老序文不重复。如王导序,很多支族谱上都收录了。本修选定一种版本,其余代表性版本作为参考资料附录于后。\r\n以上序文,要求各省副主编负责整理,注明出处。\r\n第二卷:源流考证、文史资料\r\n6、源流考。\r\n7、文史资料:诰命,各地祠堂牌匾(影印件),对联,勘误、辨疑文章,列祖列宗文稿,有史料价值的墓志铭,专家、学者的专论文章,如《涂姓起源》、《涂山氏说》、《涂字考》、《论涂钦封新吴侯》等。\r\n第三卷:祖先传赞,字辈祖训,村史村貌。\r\n8、(列祖列宗)像、传、赞(不重复)。\r\n9、祖训(收录各支族老谱所载内容,以地域为单元,以时间为序排列)。\r\n10、各支族字辈歌,统一字辈歌。\r\n各省收集的字辈歌,要注明支族名,钦公世系,以地域为单元,按支族开基祖的大小排列,由编修处按世系编制一份对照表。\r\n统一字辈从倒族长之下一代开始进入,其他各支族都以这一世为准。\r\n11、以县为单位绘制一张支族分布示意图。\r\n要求:规格:16开纸,用碳素笔划,图上要有标志性的山水、公路、乡镇。此图只标出村落的位置,不标疆界。\r\n12、村史、村貌。\r\n要求:从开基祖开基年代起,从自然、人文两方面概述本村的发展变化,字数不限,人口统计数包括在外地工作发展的男女人口。\r\n第四、五、六卷:吊系。\r\n13、吊系谱:\r\n各支族按第一项体例中的举例的要求,排好吊系,每页五代。\r\n从朴公至钦公一段吊系,在研究各支族提供的吊系谱后,核定一种版本作为正本,其余代表性版本作为参考资料附录于后,以备今后研究时参考。\r\n钦公以下吊系,在反复研究各支族提供的吊系谱的基础上,核定一种版本作为正本,并将有分歧的地方及时上网公示,征求各支族专家意见,核定无误后,方能确定。\r\n在吊系谱中要记录历代祖先雁行谱中的内容(生卒时间、配偶、子女、安葬山向、功名、官职),改变老谱中仅记一个名字的作法,所载内容尽量详尽。\r\n第七卷:仕宦名录\r\n民国(公元1911年)之前的依老谱所载照录,但不重复。\r\n民国时期(公元1911年——公元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我国的一个历史阶段,其间的仕宦同样载入史册。录入的对象,政界县长以上,军界团长以上。\r\n当代(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政界以副科级为起点;军界以副营级为起点;文教科技界以中级职称为起点;工商企业界以承包专业户、企业老板、经理、厂长、董事等为名人收录对象,排列以地域为单元,以职、级高低为序,同级以世序为序,同世以年龄为序。\r\n以上各项资料均由各支族提供原始资料,由各省副主编负责,按地域(县)为单元,以世序为序统一整理。\r\n第八卷:赞助者名录。\r\n15、赞助者芳名、像、赞、业绩简介。\r\n排列顺序,以地域(县)为单元,以赞助金额数量为序,多者在前。同等数量以世序年龄为序。以上资料由各支族提供,由各省副主编整理。\r\n16、百岁寿星谱。\r\n由各支族提供资料,由各省以县为单元,按年龄大小,同龄以世序为序由各县负责整理,注明生卒时间,各省集中装订成册。\r\n附录:1、朴公至钦公有代表性的世系;\r\n\r\n2、钦公至先、允、光三公有代表性的世系;\r\n\r\n\r\n3、选录之外的王导序。\r\n几点说明:\r\n1、对有争议的问题,暂时无法弄清的,采用诸说并存的原则,将不同的意见附于正文之后,留待继续研究探讨。对世系源流的争论意见,要辨证地对待,既要尊重历史,又要注重感情和尊重祖居地宗亲的意见。\r\n2、本谱纪年,采用历史纪年与公元纪年并记的方法。\r\n3、历史上地域沿革与行政区划常有调整改变,本谱所载地名、籍贯仍按原始地名记载,同时也注明现行行政区划地名。\r\n4、本谱资料截止日期为二00八年六月三十日。\r\n第四、支族谱(即宗谱第二集)\r\n在人力、财力具备的情况下完成,建议未修支族谱的支族与通谱同时进行。\r\n支族谱欧式吊系与苏式雁行并行。吊系反映裔孙蕃衍的世系源流。雁行记载个人资料:出生时间(当代人一律用双历)、配偶、子女(在父母名下,不必记载出生时间——因为在排行时要记载)、学历、任职等资料。男女同等,均参与排行。女子如已出阁,则要记载适何地何人。如入赘,其夫记在女子名下,其出子女参与下一世排行。出继入继要记载清楚。已故者要记载生殁时间及安葬地。这样的体例格式,既能展示族众的个人面貌,又能反映世系源流。\r\n第五、资料收集要求\r\n资料是修好通谱的关键。\r\n这次收集整理的资料时间跨度大、地域广、内容多。为了做到齐全、真实、保质保量编修宗谱,各地各级收集整理资料实行责任包干制。其内容与要求是:\r\n一、内容:\r\n各支族按通谱辑录的16项内容收集资料,一件不能少,一个村支不能漏。\r\n二、要求:\r\n1、资料由支族与县联络组收集整理,每个县的联络组选定专人(编委)与各支族联合成立一个收集整理资料小组,按通谱辑录的十六项内容分类收集、整理。\r\n2、各省将各县资料按通谱分卷辑录内容按规范的顺序归类汇总,装订成册,封面上注明材料类别、卷属、整理人、校对人,各省的副主编承担审查各县材料并将各支族吊系图合并的任务。属于一个支系的吊系材料必须要能衔接上,属于另一个支系的要有与本支系的衔接点。\r\n国谱编审委员会,负责收集整理各省送交的材料,按编修方案逐卷进行编修,每人负责一个专题。第四、五、六卷吊系谱,是中华涂氏宗谱中的核心部分,每个大的支系,必须专人负责整理编修,整理好一卷就进行审核定稿,为了争取时间,定稿后即开始印刷。\r\n3、收集的史料不必上交原件,要认真打印,页码不能漏,顺序不能错。为便于后人阅读,所有史料中未断句、无标点的文章一律断句标点,同时将繁体字改为简体字。\r\n4、材料要按方案规定的时间准时上交,只能提前,否则会影响全局。\r\n5、各种下发的表格,各支族按要求认真准确填写清楚。\r\n6、各级上交材料时要填好交接表,交接人要签名,以示负责。\r\n第六、工作进程(工作大致安排)\r\n

  

      

执行部门

20078

召开中华涂氏宗谱编修工作会议\r\n

筹备组

20078月—12

各省健全组织,继续宣传动员,成立县联络组,摸清支族分布情况,上交表(一),调查名人情况,动员赞助,收集资料。\r\n

各省联络站

各县联络组

2008年元月—6

各县、省收集整理资料,专人负责上交国谱办。\r\n

各省联络站

各县联络组

20087月—

20098

谱办编修、审查印刷出版宗谱。\r\n

理事会

编审委员会

2009年底

   \r\n

理事会

这份方案是在吸纳各地宗亲在“八·八”会议提出的建议后修改而成。为了高质量地编修好《中华涂氏宗谱》,请各地宗亲在阅读本稿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email=使本方案进一步完善。或邮寄或发至谱局电子邮箱:74279978@qq.com]使本方案进一步完善。[/email]\r\n
', '59.56.100.170', 0, 0, 0, 0, 0, -1, 0, 0, 0, 0, 0),
为俞之道,漫漫也.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純文字版|中華俞氏宗親網 ( 苏ICP备09038417号 )

GMT+8, 2020-12-22 14:36 , Processed in 0.08853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Chinese YU VersionX1.5

© Since 2005 Chinese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