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0-11-20
- 注册时间
- 2010-11-29
-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10553
- 精华
- 164
- 帖子
- 1965
  
|
(326, '<h2><font size="4">对俞长田发现俞氏最早俞氏宗谱-长田谱有感
福建福清俞长田老人,今年已经87岁了。上个月他给我寄来一份俞氏最早的宗谱资料。这本谱是在南宋初期绍兴32年(公元1162年)。南宋颍川陈康伯南宋大诗人.金兵南侵,陈康伯力主抗金。历任太学正、太常博士、枢密院大计议官、泉州知州、汉州知州、吏部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等职、左相兼枢密使。</.现存俞氏最早的宗谱是马岙《金字谱》成谱在公元1275年的南宋后期。而这本谱(因是俞长田发现,所以把他命名为“长田谱”。)比它早一个世纪,早113年。</font></font><br />\r\n<font face="宋体 "><font style="font-size: 10.5pt"> 由于长田老人身体非常差,他在给我的信中说:为给我写信,他几乎耗尽了全部的精力。而且他耳聪,也不能接电话。我又不敢给他写信,往往他接到我的信,要激动好几天,我怕影响他的健康,所以一直没有进一步的沟通。</font></font><br />\r\n<font face="宋体 "><font style="font-size: 10.5pt">这里实际面临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如何保存、发掘像长田老人这样的俞氏活字典、活材料。</font></font><br />\r\n<font face="宋体 "><font style="font-size: 10.5pt"> 像武义俞松发先生,整个俞源村就是他一个人在整理、保存、研究俞氏。俞源的资料都在他的肚里。而且他也要80岁了,身体是一年不如一年。在全国各地,民间存在多多少少像俞长田、俞松发这样活字典、活材料。</font></font><br />\r\n<font face="宋体 "><font style="font-size: 10.5pt">像对俞长田、俞松发这样的老人,就是俞氏历史的一部分,是俞氏历史的见证人,是俞氏的“国宝”。他们肚里的材料是无价之宝,一旦他们走了,这些资料也带走了。这是俞氏历史的损失。</font></font><br />\r\n<font face="宋体 "><font style="font-size: 10.5pt"> 所以俞步云代表上海代表团提出的“宗谱文化”申遗的议案绝不是凑热闹,赶时髦,是有深层次的考量。我们不是为申遗而申遗,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俞氏的珍贵的历史遗产,趁还有时间,进行抢救性的发掘、进行抢救性的保护。俞氏的历史不能在我们手里中断,否则我们将成千古罪人.
font></font></font></font><br />\r\n<font face="宋体 "><font style="font-size: 10.5pt"><font face="宋体 "><font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ont></font></font></font></div>', '', '知俞先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