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7, 48, 1900, 1, '太和堂', 337, '“俞”在商代甲骨金文中', 1245141030, '本文源自\r\n 甲骨文字考釋四則 方稚 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 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Src_ID=778\r\n\r\n“俞”在商代甲骨金文中作“ (《合》10406正)、 (《合》18675)、 (《集成》5990)、 (《集成》2364)”,西周金文作“ (《集成》5222)、 (《集成》4276)、 (《集成》2723)”,春秋戰國作“ (《集成》4566)、 (《郭店·忠信》3)”。“俞”舊有隸定為艅[45],以為從舟,從余得聲。實際上早期古文字的“俞”既不從舟,也不從余。“俞 ”字左邊所謂的“舟”由商代文字看可知是“盤”的訛,盤、舟形近易訛,如“般”本也是從“盤”的;而“俞”字右邊字形早期作“ 、 \r\n”,上從倒口,下作 ,後虛筆填實,逐漸演化為 “ 、 \r\n、 \r\n”,這種演變軌跡在古文字中很常見,這些字形與古文字中的“余”作“ 、 、 、 、 、 \r\n”差別是明顯的。\r\n另外,甲骨文中還有 、 字(下以字母A代表),辭例可參《類纂》512頁,我們列舉幾條如下:\r\n庚寅卜,大貞:作喪小 ,終。八月。\r\n辛卯卜,大貞:作辥小 ,亡A。\r\n《合》23574+[46](同文)[出一]\r\n辛亥卜,貞:王其田A,亡 。\r\n《合》28934[無名]\r\n\r\n乙酉卜,貞:王其田A,亡 。\r\n《合》33529[歷無名]\r\n辛亥卜,貞:王其田A,往來亡災。王占曰:引吉。在三月。\r\n\r\n《合》37494[黃類]\r\n戊申卜,貞:王其田A,亡 。\r\n《屯》2721[無名]\r\n辛巳卜:翌日壬王其 [47]于A,亡 。引吉。\r\n《屯》2168[無名] \r\n該字還見於商代金文中的四祀邲其卣。從用法上看,大多用作地名。對於此字,于省吾先生釋為梌[48]。實際上此字右邊所從與“俞”字所從是一樣的,並非“余”字,按照《說文》的分析方式可分析為從木,俞省聲。陳夢家先生在《殷虛卜辭綜述》中指出該字可能就是《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救晉次於雍榆”之榆[49],這應該是正確的。上引第一條卜辭中的A,李學勤先生在《論殷代親族制度》一文中隸定作梌,後又在《海外訪古記》中隸定作榆,並在《海外訪古續記》中將這裏的A讀作渝[50]。可見,李先生也早已認識到此字不當釋為梌。', '221.226.194.220', 0, 0, 1, 0, 0, -1, 0, 0, 0, 0, 0), |